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中国逐渐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了解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美国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出口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研究者对中国形象进行分析时,通常采用人工收集和分析国际主流报纸上对中国的报道的方法。在如今语料库语言学迅速发展的时代,这种方法显得耗时耗力同时效率较低。如今越来越多的在线语料库可供研究者使用来开展此类研究。本文主要通过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来研究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典型中国文化词的搭配词、类链接和语义韵发现美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首先,使用调查问卷找出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化词。来自中文专业的学生,在中国求学的外国人和其他专业的中国大学生三组参与者共162人参加了调查。首先根据自己的认知,参与者需要判断所列出的文化词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程度,分为1到5个等级。其次,参与者需要写出自己所认为的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5个词。通过分析问卷选择出了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41个词,然后在COCA语料库中观察分析这些词的词频以及词频大于100的前18个文化词的搭配词、类链接和语义韵。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有:(1)问卷选出的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词的词频普遍偏低,有些词的词频甚至低于10个。这说明中国文化在美国的关注度不高。此外,选出的41个文化词在COCA语料库1990-2012年间的总体词频变化显示出,大多数文化词的词频高峰期为2000到2009,2009年之后词频降低。这与中国的文化政策不太相符,反而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发展轨迹相关,反映出中国的文化政策并没有有效地吸引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反而国际盛事在中国的召开会促进文化的传播。(2)在选出的文化词中,新兴文化远远少于传统文化词的个数。一方面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仍十分重大,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的文化创新性和新兴文化的生命力还不够。(3)按照词频的从高到低排列,前18个文化词显示出不同的语义韵。关于中国的地名、语言和艺术,宗教和信仰方面的文化词显示出消极特点,这些词通常和中国的政治、教育、环境问题等联系起来,占所分析文化词的一半。具有积极语义韵的文化词主要表现在中国的技艺和习俗以及中国饮食方面。但总体上文化词呈现出消极态度,显示出美国人眼中具有负面色彩的中国文化形象。本论文试探性地分析了中国文化形象这一语义韵领域鲜有涉及的话题,其贡献在于丰富了国家形象研究的角度,除了以往从国际政治与传播的角度,发展了从语料库语言学出发分析国家形象的方法。此外,本文的发现也有助于加强中国文化形象的对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