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思想的居住建筑设计研究——以新“中国风”住宅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更多优秀的设计师意识到本土文化对设计的重要性。中国有五千年古老的文化,形成了以儒学、道学等为哲学基础的审美意识。在中国传统设计与艺术中,强调中和雅正之美、意境美,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审美方式。中国的居住建筑贯穿了这些传统思想,成为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 当今时代是一个各种文化互动、交流、融合的时代。在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相互结合,通过传统元素的“再生”,可以创造具有个性的设计作品。 本文共分七章,其中第一章对地域文化的觉醒,保护本土居住文化概述。类比近邻日本和印度在继承传统文化进行建筑创作的研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对居住空间进行简要阐述,提出居住空间设计理念:回归自然的高品位、高文化、高情感的符合人行为的空间。第三章介绍了中国居住建筑的发展历程,从农耕时代的聚落,到新中国成立后住宅发展的苦难史,市场经济给住宅商品化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前一阵兴起的“欧陆风”住宅,最后提出“新中国风”居住建筑的概念,并从形成原因和意义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探讨“新中国风”居住建筑的根源。传统民居建筑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各种建筑样式和空间形态。而传统民居的种种表现形式,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本章对影响传统民居的文化因素“儒道释”思想进行分析。并把传统民居的建筑语汇分解为虚空间,实空间和环境景观分别阐述。第五章把儒家思想归结为人文观,道家思想归结为自然观,释家思想归结为心理观,以“儒道释”思想为主线,分解在传统文化为根源影响下的虚空间,实空间和环境景观元素,提取传统民居中可以借鉴的建筑因素。尝试性的提出了“第六立面”的概念。第六章通过形似和神似两种继承传统文化类型的“新中国风”居住建筑实例进行分析,以图表方式提出一些具体的设计手法。第七章对上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新中国风”居住建筑不是一刮而过的“风”,而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性的探索,今后不只在高档住宅里,老百姓也能真正享受到“新中国风”式的居住建筑。
其他文献
城市家具是城市人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公共环境服务设施,它与城市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现。在国外,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对“城市家具”的设计研
本论文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西南山地城镇生态化规划建设与管理” 本文主要探讨景观生态学方法如何应用于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 城市非建设用地,顾名思义,属于
伴随着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工业建筑因废弃而被闲置,过去“一拆了之”的做法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无助于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旧工业建筑许多内在优势决定其在废弃
学位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最为敏感的区域,对于人类,它有着一种内在的、永恒的吸引力。城市滨水区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
面对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我国政府开始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并积极发展相关的新能源产业。据统计,在整个社会能源总消耗中,建筑能耗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发展适宜的建筑节能
步行是人们用于搭乘轨道交通的主要交通方式,也是衔接轨道交通与其他各类交通的纽带。确保轨道站地区步行的便捷、舒适、安全,既是实现站点机能整合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绿色出行
近年来,住宅产业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全国及省市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各地住宅市场涌现出了以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和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牵头的
住宅的商品化促进了住宅产业、经济的发展,在中国每年仅仅城镇住房的投资约占到GDP的5.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21%,每年新竣工住在面积高达5——6亿平方米。市场
伴随着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国新锐建筑师亦对中国本土建筑的去向进行思考,并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建筑实践。但表面现象的百花齐放却隐藏着设计方法上黔驴技穷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节能工作逐步向农村地区展开,农村“自维持住宅”的研究就是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降低农村住宅的能耗。  本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