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环境雌激素(EEs)因其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的潜在风险而备受关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二级出水是环境中雌激素活性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已有研究表明,消毒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雌激素活性物质,但是可能会产生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消毒副产物,对再生水的储存及回用造成潜在安全威胁。本研究对不同消毒工艺下己烯雌酚(DES)雌激素活性的去除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规律进行探讨,通过亲和层析法对己烯雌酚在不同消毒工艺下的雌激素活性消毒副产物进行分离鉴定以及雌激素活性评估,并通过对含己烯雌酚或其消毒副产物水样进行太阳光辐照以模拟再生水的生态储存过程,最后自行设计搭建一套组合消毒工艺中试装置,为进一步的研究建立了良好实验条件。本研究可为再生水回用过程中消毒工艺的选择以及再生水水质安全保障提供理论指导及技术支持。本文首先分别采用氯、臭氧以及紫外消毒工艺对DES雌激素活性去除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氯、臭氧及紫外消毒工艺在10分钟内对DES高纯水样品雌激素活性去除率均在90%以上,而二级出水样品由于含大量DOC,其去除率普遍较低。然后,本研究通过亲和层析对DES在氯、臭氧及紫外消毒下生成的雌激素活性消毒副产物进行特异性分离。分别鉴定得到氯消毒雌激素活性副产物五种、臭氧雌激素活性副产物一种(Z,Z-双烯雌酚)以及紫外雌激素活性副产物三种(9,10-二乙基-3,6-菲二酚、顺式己烯雌酚及Z,Z-双烯雌酚),其中,9,10-二乙基-3,6-菲二酚与雌激素受体蛋白的结合能力为DES的0.61±0.06,比天然雌激素E2更强,它是第一次被报道具有较强的雌激素活性;研究通过对含DES或其消毒副产物水样进行太阳光辐照,发现DES具有光致变色效应,其紫外消毒副产物在阳光照下能逆转化回DES,而强雌激素活性物质9,10-二乙基-3,6-菲二酚可以在光照下发生降解。因此,在再生水的生态储存中需要关注DES及其消毒副产物的存在。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组合消毒将能更有效地控制雌激素消毒副产物的假设,自行设计并搭建基于氯、臭氧、紫外、二氧化氯的组合消毒工艺中试装置,对后续二级出水中未知雌激素活性物质在不同消毒工艺下的去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