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量复合型层状氧化物纳米晶的制备及析氧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能源、信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新要求,新材料的研究正朝着多功能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新材料自身具备多种序参量(电荷、自旋、轨道和晶格)耦合且能够对不同外场(如声、光、热、力、电和磁场等)产生响应,从而为器件设计制造提供优良的载体。因此寻找具备室温以上低场响应的单相多参量复合功能材料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但又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层状类钙钛矿氧化物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可以在同一晶体结构中实现多种序参量的共存及耦合而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但对该材料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其铁电和介电性能,而同时具有铁电性和铁磁性的报道只有很少的几篇。直到2009年,陆亚林教授等人采取层间嵌入的方法,制备出了在室温下兼具铁电性和铁磁性的新型4层Aurivillius相Bi5Fe0.5Co0.5Ti3O15陶瓷材料[Appl.Phys.Lett.95,082901(2009)],实现了 Aurivillius 相层状类钙钛矿氧化物作为单相多参量复合功能材料的突破。2012年,陆亚林教授提出了“多参量复合氧化物量子功能材料”这一概念并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支持(2012CB922000),其内涵是利用晶胞原子层间嵌入合成技术实现单相材料内磁电调制。在之后的几年里,陆亚林课题组围绕探索新型Aurivillius相层状类钙钛矿氧化物体系开展了大量的原创性工作。但由于Aurivillius相层状类钙钛矿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复杂且所含元素较多(通常在4种以上),在制备过程中都需要经过高温处理(>600℃)才能获得纯相,因此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块体多晶陶瓷和单晶薄膜方面。但单晶薄膜的高温生长过程会引起Bi元素的挥发从而导致各种缺陷乃至出现杂相,因而这两种形式不利于其本征性能的表征。单晶体是用来表征一种材料本征物理化学特性的最佳形态,因此相应材料单晶体的制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多参量复合氧化物内在的铁电极化和自旋极化可以调制材料中的电子行为,使其在光/电催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基于以上几点,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围绕Aurivillius相层状类钙钛矿氧化物纳米晶的低温水热合成展开,探索其纳米晶的形成机制及纳米化之后的物理性能,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本征自发极化对光/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具体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概述了多参量复合氧化物功能材料的背景知识以及Aurivillius相层状类钙钛矿氧化物作为多参量复合氧化物功能材料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综述了水热合成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制备Aurivillius相层状类钙钛矿氧化物中的具体应用。第二章介绍了碱金属阳离子在水热合成4层Aurivillius相多参量复合氧化物Bi5FeTi3015中的作用。通过控制所使用矿化剂MOH(M=Li、Na和K)的种类和浓度,成功地用水热法制备出Bi5FeTi3015单晶纳米片。实验过程中发现矿化剂存在一个临界浓度,超过这一临界浓度之后就无法制备出纯的Bi5FeTi3015纳米晶,其中NaOH具有最高的临界浓度,分析认为这与其碱金属阳离子半径和解离常数有关。结合水热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时间依赖性实验,还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究,同时表征了纯相Bi5FeTi3015纳米片的磁学性能。本工作为其它Aurivillius相层状类钙钛矿氧化物的水热合成提供了借鉴意义。在第三章中,鉴于氟化TiO2在光催化中的优秀表现,结合光催化的基本原理,研制了具有铁电性的低层含氟Aurivillius相化合物Bi2TiO4F2和Bi3Ti2O8F。通过添加多羟基醇(甘露醇、乙二醇)来增加反应原料硝酸铋的溶解度,成功地在较低的水热反应温度下(160℃)合成出了 Bi2TiO4F2。而Bi3Ti2O8F的制备方法相对来说要复杂的多,不仅要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还需要调节反应原料中Ti:F的比例。两种含氟Aurivillius相化合物的成功合成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做好了铺垫。第四章中,结合前一章的工作,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出了BiOBr/Bi2TiO4F2铁电异质结。这一工作的基础是Bi2TiO4F2与BiOBr同属于四方相,二者晶格参数相近且均含有[Bi202]2+层;而源于铁电材料Bi2TiO4F2的自发极化场可以有效地提高BiOBr中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并抑制它们的复合,从而提高BiOBr/Bi2TiO4F2铁电异质结光催化产氧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异质结样品的光催化产氧的性能要明显优于对应的单组分,分析认为这是Bi2TiO4F2自发极化内电场和原位生长形成的高质量异质结界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对于异质结的形成过程和催化机理也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本工作为设计兼具铁电性和活性暴露表面的异质结光催化剂提供一种新的线索和思路。在第五章中,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浓度Cu掺杂的CuxCo3-xO4二维多孔纳米片用以研究其电催化析氧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u掺杂样品的电化学性能随掺杂浓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其中Cu-1.0样品有着最好的电化学析氧性能,过电势为301 mV@10mA·cm2,与未掺杂的Co3O4相比减小了 95 mV,Tafel斜率为54.5 mV·dec-1。此外,理论计算计算表明,掺杂的Cu元素更倾向于取代四面体间隙中的Co,这与XPS分析结果一致。这一工作为后续与具有室温磁电耦合的多参量复合氧化物形成异质结,研究电极化和自旋极化对电催化析氧性能的影响以及拓展多参量复合氧化物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多相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生物质转换和汽车尾气处理等多个领域。调变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组分和形貌会显著改变其催化活性。其中,调控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尺寸,更是成为该类催化剂性能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金属尺寸效应的研究也成为近些年来人们研究的重点。调控金属尺寸的同时,载体对金属量子尺寸效应同样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然而该方面的研究还较为有限。另外,对于双金属催化剂,调
中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反应堆系统设计、中子学实验、工业无损检测等领域,中子能谱精准调控与测量技术,即获得满足特定需求的中子能谱并实现测量,是整个中子调控技术的核心问题。反应堆中子能谱的精准调控影响到反应堆设计的经济安全性与中子学实验的可靠性等,同时实现精准测量是保证调控准确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中子能谱调控技术凭借人工经验迭代设计调控模块,调控准确度难以保证,另外,宽能域中子能谱的在线测量技术也存在解
近年来,随着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不同的量子体系在处理不同的问题时具有各自的优势。由于单个的量子系统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所有需求,所以由多个不同量子系统组成的混合量子网络就成为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充分发挥混合量子网络中不同量子体系的优势,需要实现彼此之间的量子连接,光子作为天然的飞行比特,非常适合用来实现不同量子体系的连接。量子节点作为量子网络的核心单元,需要能够实现量子比特
刚性和韧性是决定聚合物材料能否被用作工程材料的两个关键参数。聚丙烯(PP)作为广泛使用的通用高分子材料之一,由于抗冲击性能,尤其是低温抗冲击性能差限制了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通过共混和釜内合金将橡胶/弹性体引入到基体PP中是制备高抗冲聚丙烯(HIPP)的有效手段。但是,引入橡胶/弹性体增韧的同时,PP的刚性会大幅下降,这也不利于PP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因此,本论文结合聚合物脆韧转变理论与多组分高分子体
近代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然而,随着过去几十乃至上百年油气工业的迅猛发展,浅层易开采油气资源几乎开采殆尽,迫切需要在一些含高腐蚀性硫化氢(H2S)气体的深层油气田进行勘探和开采。油井深度的提高、深井中的高温高压环境以及高腐蚀性H2S气体都对油井管(OCTGs)的强度、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等性能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市面上现有110ksi级(758MPa)油井管用
氢能以其高能量密度和清洁可再生等优势正成为未来能源的主要形式之一。围绕氢能制备、存储与使用的相关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得到快速发展。然而氢气难以压缩存储和运输的缺点,仍有待解决。甲酸作为一种有机储氢小分子,能够在室温下,通过催化分解供氢,将在解决氢气的快速制备、高效储存及运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论文针对甲酸分解制氢过程中涉及的催化剂设计制备、性能表达与评价、催化机制解析及催化环境的构建等开展了研究和
弱光图像增强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受到光照强度低和曝光时间短等因素的影响,弱光图像中存在细节丢失、色彩暗淡、噪声突出等多种退化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了糟糕的成像品质,影响视觉效果,而且为高级计算机视觉任务增加了难度。本文着重研究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简称GAN)的弱光图像增强算法,旨在提升弱光图像的亮度、恢复色彩、补全细节
癌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传统的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虽然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光动力治疗与光热治疗是新兴的治疗癌症的方法,能为主流的三大疗法提供一些补充和帮助。这两种疗法具有副作用小、特异性强和治疗时间短等优点,因此被重点关注和研究。光动力治疗是通过光照将光敏剂分子变为激发态,之后分子会通过系间窜越转化为能级相对较低的三重态,并将能量或者电子转移到周围的底物分子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2D-TMDs)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优越的物化性质在催化、能源、电子以及光电器件等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制备的2D-TMDs具有尺寸大、层数可控、生长速度快以及质量高等特点,因而成为实验室中制备2D-TMDs最常使用的方法。CVD制备2D-TMDs的过程中,衬底的选择尤为重要,其不仅为2D-TMDs的生长提供支撑,同时也会通过影响生长动力学进
二维材料物性奇特,在催化、能源储存和转换领域、微电子领域有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工业应用以及经济价值。本论文立足于二维材料研究的前沿问题,从新材料、新机制、新应用、新手段四个维度对二维材料展开探索,以期获得性能优异的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作者在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ZnIn2S4、准一维层状材料Ta2Ni3Se8、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ReSe2以及单元素二维材料Te进行了四个研究工作。论文分为以下六个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