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实践可持续发展思想、谋求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们对传统工业化与现代化道路的反思中提出来的。在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先污染、后治理”的种种缺陷,寻求更佳的发展道路。罗马俱乐部1972年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提出“零增长模型”,强调“合理的社会的均衡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萌芽。 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后,人们从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不同角度,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定义。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提出了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定义,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和需求性原则。与传统的发展观相比,可持续发展具有三个明显特点,即实现了“三大根本转变”:在人的社会生活方面,实现了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的转变;在社会发展战略上,实现了由侧重发展内容到侧重发展能力的转变;在社会发展方法上,由单因素转向格式塔转换。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在中国古典哲学中,贯穿着“和谐、协调”的思想。商周的《易经》、老子的“道”、孔子的“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程颐的“天人合”,贯穿着阴阳辩证法思想,强调阴阳有序、和谐发展。西方古典经济学和自然保护学说的成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尔萨斯的资源“绝对稀缺论”、大卫·李嘉图的“相对稀缺论”,约翰·穆勒的“静态经济论”,主要考察经济与资源的关系问题;乔治·马什创立自然保护学说,成为现代自然保护运动的思想源泉。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思想源于东方、成于西方,而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为实践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从现实的角度看,环境问题呼唤可持续发展。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人口危肇硕士学位论文MAS’I’ER’S’I‘11工三515 机成为一切麻烦的总根源;粮食危机是新千年面临的挑战;资源危机是导致局 部战争的真正动因;淡水危机使贫血的地球患上败血症;生态危机成为绿色的 悲哀;环境危机是大自然的报复。有识之士奔走呼号:善待地球,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显著 的特征。加入WTO对中国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大力 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国务院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标志着中国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正式确立,从此,“实行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是 我们的基本国策。”回首过去,可持续发展成就巨大;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 任重道远。 人口、资源、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国策,县市一级是国策执 行和实施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县市一级 作了大量工作,摸索到许多可鉴的经验。来自咸宁市的报告表明,在经济欠发 达地区,人口生产可以走上良胜循环轨道。来自崇阳县的报告表明,县域经济 的发展可以“划地生财,滚动发展”。来自赤壁市的报告表明,经济发展应与 环境保护并重,把好环保一票否决关、源头控制污染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关、环境执法监督管理关。 对地方来说,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到一种经济模式最能统一思想, 便于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地方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 就是希冀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联系县市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加强。 —澄清认识误区是前提。在思想观念上消除“四种观念”:饥不择食的 引进观;竭泽而渔的开发观;片面宽松的环境观;对上负责的政绩观。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关键。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 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发展生态农业是基础。以公司为龙头,壮大产业链头;以市场为导向, 发展绿色产品;以科技为动力,提高比较效益;以集镇为载体,转移剩余劳力。 —制度创新是保证。着重加强“两个创新”:法律制度的创新,管理机 制的创新。馨硕士学位论文、1人S’rLR’S厂11 IESIS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新世纪的话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该懂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明白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在实践中摸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和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不懈的实践与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