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全球变暖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对清洁、环保、温室气体排放少的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大部分可再生能源以电能的方式传输和利用,锂离子电池——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它作为电能的存储介质和载体受到了广泛关注。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性能稳定、循环寿命长的优点,已经实现商业化。但是它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实际容量仅为372 m Ah g-1,远远满足不了目前对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续航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变暖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对清洁、环保、温室气体排放少的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大部分可再生能源以电能的方式传输和利用,锂离子电池——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它作为电能的存储介质和载体受到了广泛关注。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性能稳定、循环寿命长的优点,已经实现商业化。但是它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实际容量仅为372 m Ah g-1,远远满足不了目前对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续航等方面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不断增长的电池性能的需求,科研人员首先从容量角度寻找可以大幅提高电池性能的电极材料。从材料本身的理论容量进行考虑和筛选,发现硫化亚锡(Sn S)具有极高的理论容量(993 m Ah g-1),且具有价格低廉、资源丰富、无毒等优势,因此它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极具发展前景的候选材料之一。但是Sn S的低电导率、巨大的体积膨胀(>200%)以及初始容量不可逆等问题均阻碍了其实现商业化应用。为了改善以上问题,本文尝试对Sn S进行纳米化处理以及与石墨烯复合的改良手段,以期提升其电导率,控制体积膨胀和结构破坏,实现电池性能的提升。文中主要通过如下方法提高Sn S电极材料的容量及循环稳定性:(1)调控Sn S纳米结构:通过水热法制备Sn S纳米棒,探究了Sn S纳米棒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时,其初始可逆容量高达672 m Ah g-1,容量在之后的25圈后仍能保留230 m Ah g-1,这主要是由于纳米结构增强了电子的传输,并且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2)通过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结合抽滤、热还原法制备出具有三维结构石墨烯(3DG)。在GO中加入硫脲,再通过抽滤、热还原法制备硫、氮双掺杂石墨烯(3DSNG)。本文研究了3DG和3DSNG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所测得的数据表明,3DSNG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相比3DG循环稳定性更好。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时3DG和3DSNG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500圈后的可逆容量分别为160 m Ah g-1和238 m Ah g-1。这主要是因为硫和氮元素的掺杂增加了石墨烯的缺陷,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并提升了锂离子嵌入和脱出的可逆性。从高倍率循环后回到初始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时,3DG和3DSNG的容量分别是250 m Ah g-1和300 m Ah g-1,均表现了较好的稳定性。(3)为了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储锂性能,以上述工作为基础通过一种简便的实验方法将Sn S和石墨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主要以二氯化锡(Sn Cl2·2H2O)、氧化石墨烯(GO)、硫脲为原料,通过抽滤、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三明治”结构的硫化亚锡复合硫、氮双掺杂石墨烯(Sn S/3DSNG)材料。通过对硫脲的调控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Sn S/3DSNG材料并探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合前期制备的硫化亚锡纳米棒以及硫、氮双掺杂石墨烯电极的锂电性能,对比并深入研究了Sn S/3DSNG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储锂机制。结果表明,当碳含量为17.58%,硫化亚锡含量为82.42%时,Sn S/3DSNG电极的性能最佳。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时,电池的首次容量达到1173 m Ah g-1,甚至在500圈后电池的容量仍能保持在530 m Ah g-1。在0.5 A g-1、1 A g-1、2 A g-1、3 A g-1和5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时,Sn S/3DSNG电极容量分别为820 m Ah g-1、663 m Ah g-1、516 m Ah g-1、416 m Ah g-1和310 m Ah g-1。从5 A g-1的大电流密度回到初始的0.5 A g-1的低电流密度循环时,Sn S/3DSNG电极的容量依然有503 m Ah g-1。此外,Sn S/3DSNG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首次赝电容比例达到93.9%,有着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这主要是由于复合材料的结构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本工作采用的方法针对性的提升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其原理对开发其他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普适性。最后,利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电池性能进行了理论模拟,计算得到的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从理论角度解释了性能的改进。
其他文献
在工业生产与应用中,电缆、钢轨、发动机等复杂金属制品都可能会存在微小缺陷,影响产品质量。为了实现缺陷的高精度无损检测,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激光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凭借非接触式远距离激发以及信号频带宽等优点,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激光超声合成孔径聚焦技术(Synthetic Aperture Focusing Technology,SAFT)耗时长的问题,利用CPU+GPU对其检测速度进行
随着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将储能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储能主要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物理储能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电化学储能可灵活布置,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储能系统包含了BMS、PCS、集装箱、电芯等,而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电芯),其稳定性、可靠性决定了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及经济性。目前国外已有应有于储能系统的长寿命电池,而我国在这个领域相对欠缺。D公司是一家在蓄电池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生命安全的保障及监测,实时有效地监测人体的各项生命体征数据,可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例如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状况监测、长期护理设施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监测、监测婴儿猝死综合症或成人睡眠呼吸暂停。传统监测方法包括血氧仪、胸带、穿戴式心电采集装置等,然而它们不可避免地需要与目标接触。由于线缆的束缚,在很多场合都存在局限性且不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实现与人体无接触的生命体
密集场景人群计数是一项重要的计算机视觉任务,其在智能视频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在密集场景人群计数方向已有广泛的研究工作,但是当图像尺度多变、人群密度分布不均衡以及数据域间差异较大时,其性能还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本文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分别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1)基于图像矩的多尺度图像特征抽取算法。实际应用中成本的限制、应用场景的多样化等因素,使得视频监控捕获的图像分辨率差异较大,从
近些年时有发生的爆炸事故严重威胁着当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爆炸在造成人员死伤的同时,也会造成建筑结构或构件的损伤与破坏。抗爆墙的合理设置能够有效地减少冲击波对相邻建筑的破坏,同时抗爆墙结构对冲击波衰减程度有较大影响,但是影响的原因却不明确。因此,研究抗爆墙结构动力特性对爆炸冲击波超压峰值的影响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通过相似理论建立抗爆墙等缩模型,制作混凝土抗爆
战争中摧毁敌军的地面指挥建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作战时需要评估导弹对建筑的毁伤能力以便制定相应火力打击计划,而导弹对建筑的毁伤评估涉及到侵彻力学、爆炸力学、结构动力学和目标易损性评估等多个学科的相关内容,是一项专业要求较高且耗时的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快速、准确的毁伤评估方法。本文从导弹对建筑结构构件的侵彻过程、建筑构件上战斗部爆炸载荷的预测、爆炸载荷下建筑构件的动态响应与毁伤评估、建筑整体的
上世纪末,计算机及互联网发展势头强劲,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保险行业在大数据浪潮中也衍生出了以互联网为载体为客户提供保险产品及服务信息,实现从网络投保到网络理赔的一系列保险业务,我国的保险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晚于欧美发达地区,在高速发展了二十年后,陷于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阶段,而互联网保险的异军突起为保险市场创新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在营销方面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产品雷同、产品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旅游行业转型升级,自此线上旅游行业应运而生且进入高速发展期。线上旅游不仅能够降低传统旅行社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同时推动了文化旅游的进步,使用户的出行有了更多可能性。2018年起在线旅游市场出现“换挡期”,各大旅游平台合纵连横相互竞争,而同程旅游和艺龙旅行的合并标志着在线旅游行业迈入成熟期,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整个在线旅游行业用户规模稳定在2.4亿左右,内外部
大跨中置压环轮辐式张拉结构屋盖中,径向索、径向梁、V型支撑柱是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销轴连接节点、关节轴承节点对屋盖径向索、径向梁和V型支撑柱间的传力转换起关键作用。若节点发生破坏,极易导致屋盖结构的连续性倒塌,节点设计和构造细节对结构安全性、整体性、经济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屋盖关键节点的研究,不仅推进实际工程,也为后续此类体系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在建的国内某足球场钢结构屋盖,采用SAP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