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福建省高校大学生为例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a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后”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成才对于未来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文章全面地分析了“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他们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又恰逢改革开放成功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网络高科技发展及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90后”大学生特殊成长成才的环境造就了他们思想和行为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问卷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价值观呈现多元复杂化、集体意识较强,理想信念趋于淡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强,心理健康问题仍突出、消费观倾向于理性,享受型消费比重大。“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因为来自于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三方面的影响。无论是从外界客观环境或大学生自身发展变化出发,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要求来看,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   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创新其观念、丰富其内容、拓展其途径等方面重点推进。观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坚持和谐社会的理念,注重公平和稳定;内容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抗挫能力,开展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途径上,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发挥网络、手机媒体优势,加强沟通、引导思想舆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得到锻炼。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建国之初,新政权为了增强自己的合法性,除了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整肃社会之外,还在思想领域进行了主流价值观念的重构。“劳动”作为与工农大众密切相关的概念,在新政权的话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