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来源 :淮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ongzh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从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趋向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浅层学习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知识的深度学习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我国的深度学习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将理论融合进课堂的教学设计,因而急需在课堂内融入深度学习来促进理论探讨和教育实践.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数学学科犹如人类细胞维持着生命体一样的存在.如果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始终停留在浅层学习,那么就仅仅只能掌握概念的符号形式,而无法精确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外延,同时国内外关于概念学习的研究也缺乏深度学习的理论框架支撑,因此实现高中生数学概念的深度学习目标迫在眉睫.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究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促进学生实现数学概念的深度学习,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界定本文的核心概念,分析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H市某高中展开数学概念深度学习的现状调查并借助SPSS软件分析,发现目前高中生数学概念学习存在理解单一、认识模糊、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同时对数学教师展开相关访谈,了解教师对于实现数学概念深度学习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第四部分,整合Jensen的深度学习路线和数学概念教学相关理论,建构出深度学习的流程;进一步结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套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6A”教学过程.第五部分,遵循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6A”过程,选取高中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上的“弧度制”及“三角函数”两个概念为例设计教学.第六部分,目前概念教学存在主要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渗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思想和意识与学生深入学习的动机不强.据此本文针对教学策略提出如下建议:教师应该培养单元教学理念,构建单元网络;创新概念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设置实践操作环节,拉近师生距离;教会学生反思策略,培养学生思维;创设质疑批判情境,变“机械接受”为“自主探究”.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知识不断发展、信息不断增速的时代,各学科不能完全覆盖知识信息,要求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这必定依赖于教师对于学科知识的有效教学,因而基于学科的重要概念的教学至关重要,并以此实现学生对生物学重要概念体系的学习进阶,完善学生对于生物学的科学概念的建构。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1“细胞代谢”主题为例,对本主题中的重要概念以及学习进阶进行研究,并且设计出有关重要概念的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不同国家对人才更加重视,随之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以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这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普通高中生物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有助于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对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目的在于推动有关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发展,提升生物学教师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
随着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使用,教师们在设计和组织单元教学任务时越来越注重大概念和重要概念的教学,力图促进学生生物学概念的构建和运用。概念图是由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诺瓦克(Joseph D.Novak)所创设的用于表示概念知识的图示工具,将同一主题下的相关概念通过连线及连接词连接起来形成有意义的命题,从而将大概念、重要概念联系起来形成具有学科逻辑体系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概念学习。因此,本研究
当前,为了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础教育迎来了新一次的课程改革,2017版的课程标准中确立了新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2019年,根据新版课程标准编写的《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系列教材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已经投入使用,在新旧教材交替之际,对其进行比较研究,解读新教材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探索新教材的特色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必修2模块为例,采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水平决定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我国青少年肥胖和营养不良等营养健康问题在社会普遍出现没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是我国营养教育的重大缺失和普遍的营养认识误差。虽然我国在多个领域逐渐重视营养教育,但是目前在中小学阶段还没有统一的指导营养教育的教学大纲类文件,我国中小学阶段也没有专门开设与营养健康有关的课程。基于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利用高中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开展营养教育,是帮助学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教学行为,具体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知识、教学实施和教学策略等方面.高素质数学教师教学风格通常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通过敏锐的数学直觉、严谨的启发探究和师生的心理互换等要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对Z教师的教学风格及其形成过程进行深度剖析.首先,通过研读、梳理和比较分析Z教师发表的近百篇论文,探源其教学心路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设计能力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深入贯彻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建立了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结构体系,分析了乡村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乡村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建议.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最终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但是部分教师采用的“传授—接受”、“一讲到底”、“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课堂改革刻不容缓.本研究主要以江苏省盐城市“让学引思”课堂改革为背景,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让学引思”理念的内涵是什么,二是“让学引思”理念如何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免费师范生教育、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一系列对乡村教育的扶持政策.尽管乡村教育得到高度重视,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和乡村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在数学教师专业能力中,教学实施能力是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因此,客观刻画乡村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现状对于精准提升专业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参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研讨分析,构建数学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结构
初等几何往往明借图形直观,暗取数学常识.初中平面几何解题的基本途径是建构已知条件和验证结论之间的支架,作为系统性极强的板块,平面几何中繁多的定理衍生出多种作辅助线的方式.几何题千变万化,辅助线也是千变万化的,从而导致辅助线问题成为平面几何学习的难点.因此探求有效且符合初中学情的辅助线的教学方法,对于身在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教与学生简捷地学都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有助于完善辅助线的相关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