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钒结构调控与光电性能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s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典型的相变材料,二氧化钒可以在光、电、热、压力等激励下发生从单斜相到四方相的相变。二氧化钒的相变伴随着材料光电性能的突变,同时相变过程是完全可逆的,在撤销外部激励后,二氧化钒可以自发地由四方相转变为单斜相。二氧化钒独特的相变特性使其在热探测、阈值开关、热致变色智能窗、场效应晶体管、忆阻器以及可调谐超表面阵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氧化钒的相变过程伴随着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结构转变,而调控晶体结构的方法包括掺杂、调节结晶过程的工艺参数和界面应力等。因此,通过掺杂、改变二氧化钒制备过程的工艺参数和界面应力可以有效地调节二氧化钒的相变特性。本论文通过双元素掺杂、调节薄膜沉积温度、快速退火、电形成等方法调控二氧化钒薄膜的微结构,并系统研究了薄膜微结构对其相变性能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经结构裁减后的二氧化钒在热敏薄膜、高性能阈值开关、智能窗等领域的应用潜力。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稀土元素Y和过渡金属元素Ti共掺杂对二氧化钒薄膜微观结构以及相变特性的影响。借助于结构解析发现,Ti、Y共掺杂对二氧化钒点阵结构调控具有共轭作用。在单元素掺杂中,Ti元素主要影响二氧化钒单斜晶格中V-V链结构,而Y元素则影响V、O原子的相互作用;Ti或Y掺杂,二氧化钒都保持了基本的单斜相结构。而二氧化钒中Ti、Y共掺杂带来的共轭作用导致点阵结构中V-V链和V-O键的同步调整,使VO八面体结构显著畸变,薄膜中出现B相二氧化钒,甚至出现非晶态的二氧化钒。2.深入研究了沉积温度对Y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晶体结构和相变特性的影响。Y-O键强度大于V-O键,二氧化钒点阵中Y-O键的存在将一定程度上抑制二氧化钒晶化过程中的长程有序化。这种影响的程度依赖于沉积时的工艺温度。随着沉积温度升高,掺Y对二氧化钒长程有序化的抑制作用增强,导致二氧化钒薄膜颗粒的平均尺度减小,平均晶粒尺度和相变幅度也持续降低。当沉积温度达到200℃时,薄膜的单斜相二氧化钒特征Raman峰强度开始降低,部分特征峰消失,单斜相长程有序化程度显著降低。薄膜中开始出现大量非晶区域,在局部形成了独特的非晶包裹微晶颗粒的复合结构。同时薄膜中出现一定数量的V3+离子。这种非晶包裹微晶颗粒的复合结构特征和一定量V3+离子的存在使薄膜的金属绝缘相变行为被完全抑制,且薄膜电阻率低至0.01Ω·cm,而TCR高于1.5%。该薄膜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热敏材料。3.分别以Pt和ITO为上下电极,通过电退火在二氧化钒、五氧化二钒和七氧化三钒三相共存的复合相薄膜制备了高质量的单晶二氧化钒颗粒,该单晶二氧化钒颗粒的开关性能远超同尺度多晶二氧化钒开关,其开关比(143)、开关时间(23ns)、开关稳定性(>109)等关键性能相比目前报导的开关器件都有一定优势。同时,借助于诱导晶化的方法,分别制备了((?)11)和(011)取向的二氧化钒单晶颗粒,并研究了这种取向特征对阈值开关器件开关性能的影响机制。基于((?)11)取向单晶颗粒的阈值开关器件具有比(011)取向器件更高的开关比。这种开关比与晶粒取向之间的联系揭示了二氧化钒相变特性与晶轴内应力间显著的依赖关系。4.首次通过磁控溅射预沉积和快速退火工艺制备了具有优良热致变色性能的氧化钒薄膜,该薄膜为顶层30-50nm的非晶五氧化二钒和底层七氧化三钒、五氧化二钒、二氧化钒复合相结构。这种复合结构显著提高了氧化钒薄膜的热致变色性能(ΔTsol和Tlum值为18.7%和34.5%)和环境稳定性。加速实验证实该薄膜预计有超过20年的使用寿命(加速温度150℃,湿度60%)。将快速退火工艺和W元素掺杂相结合,制备的掺W复合相氧化钒薄膜的相变温度可低至室温附近(36.6℃),同时具有优良的热致变色性能(ΔTsol和Tlum值分别为13.2%和35.6%)和超过20年的预期使用寿命。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和工程应用的实际需要,人们对于反散射问题的研究不再仅仅限于理论上的分析,更多的时候人们希望能够有效的数值模拟反散射问题的解。然而,与正散射问题相比,反散射问题往往是不适定的,即问题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总是被破坏。另外,在数值求解算法上,反散射问题与正散射问题也有很大不同。本文以统计计算方法作为基本反演手段,对声波和弹性波中几类反散射问题的求解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
分数阶微积分至今已在粘弹性力学、系统控制、图像处理和金融工程等诸多领域取得重要应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只有少数分数阶偏微分方程能够求得解析解。因此,分数阶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由于分数阶微分算子的非局部性,分数阶偏微分方程的数值离散系统往往是稠密的,这使得传统解法的求解效率大幅降低。因此,开发出高效、可靠的算法来求解这些离散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几类分数阶偏微分方程的数值离散系统,本
关键基因指的是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基因,其包括影响某种生命活动的重要基因,这部分基因可以决定生物体的特定表型或者对于特定环境的适应性。关键基因也涵盖直接影响细胞或个体生长发育的必需基因,本文涉及的必需基因都是指细胞优化条件下生长所必需的基因。本论文围绕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两类关键基因,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本论文首先对原核生物中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通过基因组、转录组
反散射问题由于其在许多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反散射问题通常是不适定的,这使得它在理论分析和数值求解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观测数据有限且有不可忽略的误差和不确定性,而传统的确定性方法通常不能处理反问题解的不确定性,贝叶斯方法将反问题重塑为统计推断问题,并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来量化反问题解的不确定性。本论文立足于贝叶斯方法,围绕几类声波和弹性波反散射问题展开
管理科学,自动化控制和力学上的大量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求两个或两个以上闭凸集的交集中点的问题,这类问题通常被称为凸可行性问题。随着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凸可行性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交通,工程技术和信号处理等诸多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变分不等式、单调包含和公共不动点问题是凸可行性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彼此之间相互转化。另外,变分不等式、单调包含和公共不动点问题有着广泛的
国家医保局宣布正式启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病种分值(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期刊
冲击片雷管具有安全性高、时间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特点,能有效提升武器系统在复杂战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及作战效能,对我国国防建设有重要意义。然而,冲击片雷管的换能效率较低、起爆阈值高,极大地制约了其更广泛的工程化应用。面向当前武器系统安全性和作战效能迫切需要提升这一需求,针对冲击片雷管换能效率低这一瓶颈,本论文从冲击片雷管换能元这一能量转换载体出发,提出将氢爆含能薄膜作为一类含能换能元提高换能效率
2021年6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中提出了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以及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与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这代表着医院支付方式也迎来了改革,对医院的经营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模式的到来使得医院的经营运作也要关注节流,强化成本控制意识,探索控本增效策略,加快成本管理改革。本文围绕医院成本管理展开论
金属材料或构件在加工、装配和服役过程中,在外界环境和载荷的共同作用下,会在金属材料或构件中产生疲劳裂纹。疲劳裂纹为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真实裂纹,与人工裂纹相比,壁面更为复杂,检测信号更加微弱,因此如何实现对其无损检测是该领域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结合各种检测技术的优势,确定合理的复合检测方案,实现对金属表面疲劳裂纹的快速定位、准确测量,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在含疲劳裂纹的金属构件寿命预测研究中
近七十年,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快速向集成化和微型化发展。压电材料具有在机械应力作用下产生电能的能力,被广泛地应用在传感器、制动器、探测器、执行器等器件。具有机电转换性能的压电材料的应用,促进并扩展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且,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器件小型化的推进,压电材料已经从传统的电子传感器、制动器发展成新型的可穿戴、自供能、便捷可携带的压电器件。伴随这一发展趋势,人们对重量轻、成本低、环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