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下秦巴山区公路隧道洞身开挖质量变异与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巴山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与国防基地,同时也是国家几条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由于秦巴山区地质结构复杂,在秦巴山区修建公路隧道,对隧道的质量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洞身开挖质量控制方面。本文依托典型的秦巴山区隧道——城开隧道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工程调研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洞身开挖质量变异与控制方法做了系统的研究。首先,以秦巴山区地理环境为研究背景,并结合勘测设计等技术资料,分析总结了秦巴山区复杂地质特征和隧道洞身开挖必然遇到的难点,并介绍了城开隧道工程项目的特点。其次,建立一套洞身开挖质量变异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指标评判机制。指标体系包括超欠挖系和轮廓规整系在内的平均线性超挖、最大线性超挖、最大线性欠挖、周边眼痕迹保存率、炮眼利用率、两茬炮衔接最大尺寸六个关键指标。以相关规范为指导,分别对各指标阶段测量结果进行变异性分析和过程质量保障能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洞身开挖过程质量保障能力整体水平较低,超欠挖系是导致洞身开挖质量变异的主要指标,并对此进行目标设定。然后,建立超欠挖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得到影响超欠挖变异性的主要因素排序,并确定了保证钻孔精度和爆破技术参数的质量保障方案。建立BP神经网络的超欠挖预测模型,依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对选定的9组爆破技术参数进行了预测,从而得到爆破技术参数的进一步质量改进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复杂地质条件下洞身开挖质量持续优化调整方案。最后,建立综合集成赋权法评价模型,对运用至城开隧道洞身开挖质量改进方案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质量保障能力提升明显,质量目标达成情况较好,验证了洞身开挖质量改进方案的可行性,也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其他文献
关于国际责任的很多实际活动,可以说早在国际法形成之前的近代社会就已经出现,但是国际法中关于国际责任制度的研究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发展。国际责任制度是保证世界上众多国家
党的十七大以来,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高校团建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也迎来了重要的机遇。全国各类高校不断探索和创新团建模式,不断拓展高校团建工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为满足”防尘、防噪音、防坠落”的环保要求,在原有自主研发的YAZJ-15片架式液压爬模体系的基础上,研发了适用于结构全封闭施工的弓弦桁架式液压模
苎麻是我国特产,国际上称为"中国草",是一种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作物,苎麻织物具有粗犷、轻盈、凉爽、透气等优点,在当前世界回归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减少污染的今天,苎麻织
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应用复合胶凝材料技术并结合掺用絮凝剂技术,配置了长距离泵送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研究出了适合水下浇筑环境的浇筑方法。该方法使混凝土的工作性
辣木(Moringa oleifera)是辣木科辣木属植物,辣木叶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力及提高畜禽产品品质等方面均
西方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中国化进程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其发展以立足中国传统为基础,不断吸取西方的先进理论与方法,历经萌芽、奠基、初步发展、全面发展四个阶段,目前学科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