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下文的抗误码可变长编码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line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正处在一个崭新的数字生活时代中,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快捷高效的资讯,也令我们的生活和娱乐变得丰富多彩。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的建设和相关产业的应用普及,并着手制定我国的数字电视标准(DMB-T和ADTB-T)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TD-SCDMA)。而这些都离不开数字视频图像的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 国际上ITU-T、ISO/IEC这两大组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视频图像编码标准。以MPEG为代表的中高码率多媒体数据编码标准,以及以H.26x为代表的低码率、甚低码率运动图像压缩标准。而由这两大组织共同制定的H.264/AVC(MPEG第10部分)是一套覆盖从低码率到高码率的广域标准,它吸收了以往视频编码标准的经验,并添加了许多新的技术,正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这套最新标准对于今后网络视频编码传输(无线网和Internet网)和数字电视等领域的应用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H.264的熵编码中,采用了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可变长编码(CAVLC),它是对原有可变长编码(VLC)的一个新的发展。但是变长编码对差错非常敏感,尤其在经过无线信道传输之后往往由于出现比特位翻转而无法正确解码,影响接收端视频图像的质量。本文将就此对在H.264/AVC中适用的具有抗误码能力的变长编码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工作概括如下: 在深入分析了H.264标准中CAVLC编解码方法以及各种CAVLC解码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后,根据分而治之的思想,提出了子表法和二叉树-子表混合法两种算法来提高CAVLC的解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算法比参考实现原有算法的搜索速度有显著的提高。 总结了现有的一系列变长编码技术,特点和成型的假设条件。分析了用Golomb码对残差系数进行编码的可行性,以及CAVLC在误码信道中解码所存在的问题。针对CAVLC码表的码字特点,通过增加同步辅助位,提出了基于Golomb码的前向可纠错可逆变长编码的构造方法,根据不同上下文属性的码字特点,研究了该变长码的误码检测机制。 使用上述构造的码字重新设计了H.264/AVC中的CAVLC码表。根据不同码表的码长分布特性,使用不同后缀长度的码字进行编码,给出了相应的码表设计原则。通过实验,分析了在不同比特错误概率下的码字纠错能力及同步丢失率。并结合编码效率问题,对经常出现的短码字做了改进设计。
其他文献
W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能够提供多媒体业务和高速率数据业务,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国外3G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基于市场上主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i
无线链路中多天线的使用使得MIMO数字通信系统成为现代通信最为重要的技术突破。论文从无线移动信道模型出发,基于空时信号处理,集中讨论了几种MIMO系统的信道压缩技术以及信道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是基于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它最初由Gallager于1962年提出,当时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经数十年的沉寂,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增强和相关理论(如图论、
V-BLAST结构是一种基于MIMO方式的传输技术,它能较好的利用多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及频谱效率。在V-BLAST结构中应用OFDM技术可有效抵抗多径衰落并缓解符号间干扰。自适应功率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电力系统信息运作的现状同时指出了不足之处:工作效率低并且容易出错,同时各地信息系统所处平台的不同导致各自的信息不能够很好的共享,从而形成了一个个
软件无线电是90年代初提出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通信理论。软件无线电通信平台可满足现代通信对系统开发的要求,即具有系统功能软件化和硬件电路模块化的特点,以便于实现低成本
机场航站楼作为民航交通和运输的重要枢纽之一,旅客吞吐量较高,属于异常行为多发区域。而传统的航站楼监控系统因监控点多且需人工监测等特点显得非常耗时费力,已很难满足机
本论文是以南通市水利局委托开发《南通市网络化水利地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基础,开发集计算机图形与数据库于一体的全市网络化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对南通市水利地图进行矢量
近年来,随着以太网、SDH和DWDM技术的飞速发展,接入网容量和骨干网容量的大幅度提升逐渐使得城域网成为网络瓶颈之一,实现综合接入多业务的城域网技术日益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
IP组播作为IP网络发展史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从最初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但是由于诸多原因,IP组播技术仍然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鉴于IP组播的问题,覆盖网络组播技术(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