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类观建构的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sy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内容繁杂,知识综合性强,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学生大多都觉得学起来容易,但很容易遗忘,或者死记硬背后不会应用。近些年化学教育要求教学不能仅仅帮助学生简单地记忆、理解,教学应该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因此,初中化学“酸碱盐”内容中,如何帮助学生建构分类观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是:(1)学生在酸碱盐知识学习前,对分类观认知的初识情况如何?(2)如何在酸碱盐教学设计中,帮助学生构建分类观?(3)基于分类观的教学设计程序对学生建构分类观能否产生正面影响?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基于文献对“化学学科观念”、“分类观”和“教学设计”进行界定。第三部分是利用问卷调查研究学生对分类观的初步认知情况。第四部分是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分析,主要从课程标准,酸碱盐知识的地位和作用,酸碱盐知识的内容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第五部分涉及酸碱盐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通过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形成基于分类观建构的教学设计,付诸于教学实践,并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第六部分是研究的结论、启示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包括:(1)通过测查发现,学生分类观认知上整体较薄弱,尤其在分类本体观上认识存在不足,对物质或反应的分类概念上理解不清,容易混淆。经过教学干预后,实验班学生总分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班。从差异性角度分析,在分类本体观和方法观上学生整体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班学生在分类价值观维度显著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学生对陌生物质性质预测部分掌握较好,分类迁移能力基本具备,能迁移解决陌生情境。基于对高层次学生和低层次测评数据的整理分析,分类观建构下的教学设计对低层次学生的影响较小,可能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较低,不能较好地调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迁移。(2)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基于分类观建构的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从分类观的形成框架来看,该教学设计着重于强调分类本体观,同类物质结构相同,性质相似,再设置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找到已学同类知识模型,理解分类的意义,进而模仿迁移解决问题。(3)在基于分类观建构下的酸碱盐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明显发现,学生能从分类角度分析物质及反应,对“组成相同,性质相似”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新知识”能迅速联想,与已学知识归类分析,这将对后续高中学习物质分类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在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有效的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因为大隐静脉获取方便,长度足够且内径与冠状动脉血管内径相匹配,所以大隐静脉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自体桥血管。但是应用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最大的弊端就是其术后远期狭窄问题。据统计,大隐静脉桥血管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年狭窄率为11
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绝大多数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确诊时多为中晚期,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尽管胃癌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案日渐完善,由于缺乏可靠的诊断或预后指标,胃癌患者的预后仍然不够理想。因此,探究胃癌的潜在分子机制以找到有效的生物标志物迫在眉睫。细胞的增殖调控异常、凋亡调控失衡、转移能力改变均可引起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和进步,英语作为小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也顺应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潮流,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小学英语听读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英语思维品质和综合学习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优化英语听读教学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本文就小学英语高年段听读教学中融合英文经典的重要性及具体途径作了详细的论述。
前言: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占比50%以上,其伴随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尤以胶质母细胞瘤(GBM)恶性度最高。当前胶质瘤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为手术最大程度切除联合放化疗,但其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传统的胶质瘤临床前研究往往只关注于肿瘤细胞本身,而忽略了肿瘤微环境与胶质瘤细胞间的相互调控,事实上肿瘤细胞与基质细胞或免疫细胞之间均可相互影响相互改造。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胶质瘤的肿瘤纯度及免疫
目的: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67万新发乳腺癌患者,预计到2030年,全球大约有2200万乳腺癌患者。随着治疗手段不断发展进步,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已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仍有30%-40%的患者最终复发转移直至死亡。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因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且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靶
目的: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且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绝大多数胃癌起病隐匿,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恶心、嗳气、食欲缺乏及上腹不适等)而被忽略,所以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大多数患者在就医时往往已经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虽然以胃癌D2根治术为基础的肿瘤规范化治疗正在被广泛推广应用,但我国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只有50%左右。
前言:氧化应激参与诸多心血管疾病,并且已知为心肌细胞发生病理变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泛素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化反应,近几年已被证实为凋亡相关的关键步骤。本次研究中发现E3泛素化连接酶可通过与Mcl-1结和促进氧化应激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损伤。Mcl-1可抑制同家族Bcl-2内其他成员并参与维持细胞生存,但Fbw7可降解Mcl-1并干预此过程。因此我们推测Fbw7可能为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的因素。材料与
目的:袖状胃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G)及胃旁路术(gastric bypass,GBP)是目前减重代谢外科的两种主流术式,既往的观点认为,对于无糖尿病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选择袖状胃切除术,而对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选择胃旁路术。然而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和基础研究的进展,发现对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病程较短程度较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袖状胃切除术,其术后减重及降糖效果
目的: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整个神经系统肿瘤的40%-45%,具有很强的侵袭能力。多数研究认为胶质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神经胶质细胞或始祖细胞,但起源尚无定论。虽然目前存在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但胶质瘤易复发且恶性程度逐渐增高,仍困扰广大患者及临床医生。所以历年来针对胶质瘤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WHO的分类方案目前被广为接受。但该项方案仅仅通过组织学标准来判断,易产生诊断的主观误差。科
目的:在心血管外科领域,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在临床上常用于重建大动脉。然而,这些合成材料制作的人工血管,用于小口径动脉(内径≤6mm,如冠状动脉或下肢动脉旁路移植)重建时临床结局很不理想,组织相容性差,在血管腔形成血栓、内膜过度增生或感染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