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同经济形态尤其是乡村形态、城市形态有差异的情况下,社区治理选择治理的方式将有不同。整体而言,珠三角地区城镇的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社区营造模式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以佛山市L村作为社区营造的样本,对社区进行服务规划建设,以社会服务机构作为社区营造支点介入项目,引发动力,尝试从社区营造的五个维度“人、文、地、产、景”,推进“印象L村”社区建设,探究珠三角地区城镇社区的社区营造模式。第一章简述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文章概括了社区营造的现状,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梳理了社区研究的相关理论。第二章主要探讨了社区概念,归纳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社区治理的样式,重点是对城市社区、村落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社区治理进行了剖析。本章还梳理了国内外社区营造的理论和现状。第三章概括介绍了佛山市L村的村况和“人文L村”的情况,叙述了佛山市L村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缘起,介绍佛山市L村社区营造的愿景与特色。本章通过分析珠三角地区城中村社区与村落之间的区别。对社区发展和社区文化进行对比,分析社区营造的可能路径、可用的资源。第四章主要介绍社会组织在样本社区开展社区营造的实践做法。睿航社会工作服务和研究中心以“人文L村”为主题,开展社区社会工作以及家庭综合服务;专业社会工作以倡导者、支持者、教育者的角色进行项目规划,引领社区营造;专业社工通过社区资本的整合与运用,形成了有特色的社区营造案例。其涉及的社区资源整合有:社区民间力量,如宗族、华侨、社区领袖;社区文化资源,如传统节庆、祠堂、古榕树、华侨建筑等。样本社区营造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居民参与为动力,以各社区资源作为发展的脉络,突出五大服务对象,四大文化特色(“印象·L村”手绘L村、口述L村、影藏L村、家传L村),发展及培育五大情感(亲情、友情、乡情、人情以及舆情),大大提高了社区的文化凝聚力,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活力。社工机构和社工有社区营造整个过程中,发挥着第三方组织照顾、陪伴、同行的作用。第五章旨在从理论上探讨佛山市L村经验的一般意义。本章试图从案例出发找寻社区营造的动力与支点,以社工机构(第三方参与)作为营造动力支点,分析社工机构的社区营造角色,厘定社工机构在社区发展中的地位,社工参与社区营造模式的优势。并从社会工作理论的角度探讨深化整合有关的社区资本、民间力量,推动整个社会、社区(村落)的发展的机制。本章在理论上企图探讨珠三角地区城镇社区营造模式,挖掘珠三角地区社区营造的动力,表达作者对促进珠三角城镇地区社区营造的家乡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