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TI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是卒中的高危因素,是血管风险的征象。频发TIA是指24h内TIA发作2次或2次以上的特殊临床状态。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无定论,主要有微栓塞学说、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脑血管痉挛学说,该研究通过观察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程度及分布情况,比较本病例资料中频发TIA与非频发TIA的血管狭窄程度及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TIA的患者,并于一周内行DSA检查。入院前或入院后24h内发作次数≥2次为频发组,余为非频发组。观察入组TIA患者的DSA结果,分前循环、后循环两组进行分析,总结频发TIA与非频发TIA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并进行差异性分析;观察TIA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部位,分为3组:单纯累及颅外动脉,单纯累及颅内动脉,同时累及颅内外动脉。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录入,数据统计采用SPSS17.0中文版软件,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1.共46例病例资料入选,平均年龄59.67±14.40岁,其中33例前循环TIA,13例后循环TIA。2.33例前循环TIA,颅内外动脉共狭窄48处。其中17例频发组,血管狭窄27处,狭窄程度<50%者8处(29.63%),狭窄程度≥50%者16(59.26%)处,闭塞3处(11.11%)。16例非频发TIA,血管狭窄21处,狭窄程度<50%者14处(66.67%),狭窄程度≥50%者5(23.81%)处,闭塞2处(9.52%)。进行差异性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13例后循环TIA,血管共狭窄19处。其中频发组7例,血管狭窄11处,狭窄程度<50%者2例(18.18%),狭窄程度≥50%者9(81.82%)。非频发组6例,血管狭窄8处,狭窄程度<50%者6处(75.00%),狭窄程度≥50%者2处(25.00%)。进行差异性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部位,不论频发或非频发,前循环TIA以大脑中动脉狭窄最为多见,频发与非频发分别为9处(33.33)及8处(38.10)。后循环TIA以椎动脉狭窄最为多见,频发与非频发分别为分别为6处(54.55%)及4处(50.00%)。5.33例前循环TLA中,仅有颅内动脉狭窄12例(36.36%),仅有颅外动脉狭窄7例(21.21%),同时累及颅内、颅外动脉者9例(27.27%),仅有颅内动脉狭窄最为多见。结论1.根据DSA结果,频发TIA中颅内外血管狭窄以中重度为主,非频发TIA中以轻度为主,进一步证实了微栓塞学说及血流动力学学说。2.本实验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部位,不论频发或非频发,前循环TIA以大脑中动脉狭窄最为多见,后循环TIA以椎动脉狭窄最为多见。3.本实验中,前循环以单纯累及颅内段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