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产品是指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旨在保证人类社会得以存续和可持续发展,并在不断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彰显公共价值的过程中所必需的社会性产品或服务。公共产品供给是指经由一定主体组织、形成公共产品,并通过一定机制体制将公共产品配置给受益群体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一个动态过程。在现代社会中,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及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有效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不断增进全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近年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随之带来的人均收入的增加、产业结构的变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都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与这些要求相比,现阶段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在总体上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供给投入不足与行政运行费扩张并存,地域与城乡发展不均衡,供需矛盾严重以及“单元”供给格局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的状况。因此,研究公共产品供给,探索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以概述国内外学者对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分析与观点为基础,简要阐述了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及分类,分析了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三种方式以及实现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评价标准。并根据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结合实际数据,剖析了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在借鉴国外关于公共产品供给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模式以及构建我国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的措施。据此,本文的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研究问题的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使用的工具和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其中,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研究,以此作为作为本文研究的一个理论基础和支撑。第二部分,先简单介绍了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及分类。并分别探讨了政府、市场、自主供给公共产品的有效性。政府能够有效供给公共产品是因为:1、政府能够解决市场失灵和“搭便车”问题;2、政府拥有庞大的财政权力优势;3、政府能够真正体现公共产品的公共性优势。市场能够有效供给公共产品是因为竞争的引入能够提高供给效率、减低生产成本、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的不同需求。公共产品能够实行由非营利组织自主供给是因为非营利组织具有资源配置目标的非营利性、配置主体的民间性以及该组织具有灵活、效率优势。最后,介绍了公共产品实现有效供给的评价标准——效率标准和公平标准。效率标准是从交易费用最小化和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两个方面来分析的;公平标准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状况。其次,指出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供给投入不足与行政运行费扩大并存;2、供给的地域和城乡不均衡;3、供需矛盾严重;4、“单元”供给格局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最后,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1、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滞后,压制其它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发展空间;2、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生产者与提供者不分;3、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不完善;4、缺乏完善的公共产品偏好显示机制;5、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划分不规范。第四部分,通过对英国、美国、香港地区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分析,总结出三条经验:1、相对分离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2、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产品领域;3、实行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志愿供给相结合的多主体供给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应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调节机制,以第三部门为辅助的多层次的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五条构建我国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的措施:1、转变政府职能,打破行政垄断,合理调整政府的经济活动领域;2、公共产品供给要引入市场机制,充分调动民营资本的积极性;3、积极扶持第三部门发展,全面促进社会福利;4、充分完善公共产品偏好显示机制;5、完善公共产品提供的决策机制。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具体情况与应该构建怎样的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相结合,以保证研究问题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在实证研究中,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并使用比较分析法,从横向上比较了我国与其它国家、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在规范研究中,本文通过对大量国内外学者理论观点的研究以及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借鉴,提出应该构建怎样的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本文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对象的创新本文是从宏观的层面,统一分析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2、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了政府、市场、自主供给公共产品有效性的原因,总结评价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标准,还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收集大量关于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资料、数据以及国外的一些情况,并对数据背后所隐藏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以及构建我国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的措施。3、研究观点的创新关于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笔者提出了一些看法。重点研究了两条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效率标准和公平标准。并从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如何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提供公共产品,以及公共产品消费者的偏好显示机制、供给的决策机制等角度,提出有效供给公共产品的对策。从研究角度考虑,本文需要对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这就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资料。由于统计年鉴或者财政年鉴以及官方网站的数据有些没有更新到08、09年,导致本文的数据不是最新、也不是最全面。再者,笔者是在研究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评价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标准,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来提出建立我国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模式及需要采取的措施,这就可能使笔者提出的评价标准、供给模式和采取的措施带有较浓的个人主观色彩,并不一定能被大家所认可,也有可能带有某种程度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