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脊柱颈胸段前路椎弓根螺钉在椎体前面置入的进钉位置和进钉方向,并探讨颈胸段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方法:调取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行颈椎及上胸椎螺旋螺旋CT扫描示无生理曲度异常、骨质破坏、严重退变的完整影像资料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3~61岁,平均37.3岁,在原始连续横断面图像上测量颈胸段椎弓根宽度、椎弓根轴线长度、水平面进针点距离以及进针点所在椎体前缘的分区、椎弓根轴线的外倾角;利用advantage workstation 4.2工作站对原始连续横断面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在重建获得的椎弓根矢状面像测量颈胸段椎弓根高度、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进针点距离以及进针点所在椎体前缘的分区、椎弓根轴线头/尾倾角,记录C6~T2椎弓根轴线在胸骨柄上区、胸骨柄区及胸骨柄下区的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6~T2椎弓根宽度、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在性别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C6~T2水平面进针点距离、矢状面进针点距离、椎弓根轴线长度两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C6~T2水平面进针点距离逐渐增大-0.34~4.75mm;C6矢状面进针点距离最小5.18±1.02mm,T2矢状面进针点距离最大9.82±2.28mm。C6~T2椎弓根轴线长度31.01~34.21 mm。相同性别的水平面进针点距离、矢状面进针点距离在不同椎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C6~T2外倾角、尾倾角在性别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合并两性数据示C6~T2外倾角逐渐减小46.77°~20.02°;椎弓根轴线在矢状位上均尾倾,C6~T1尾倾角逐渐减小18.10°~14.54°,而T2尾倾角最大20.62°±5.04°;C6~T2外倾角、尾倾角在不同椎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C6、C7椎弓根轴线穿经胸骨柄上区(A区);T1前路椎弓根轴线主要穿经胸骨柄上区(A区)和胸骨柄区(B区);T2前路椎弓根轴线穿经胸骨柄区(B区)和胸骨柄下区(C区)。A、B、C分区结果在性别差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颈胸段不同椎节,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参数存在差异。理论上通过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可完成C6、C7、个别T1前路椎弓根螺钉的置入,而大部分T1、T2因受限于其前方骨性结构的阻挡,无法通过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完成前路置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