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amo)Vuillemin)是一种寄主范围广、致病性强、适应性强的虫生真菌,长期以来在微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白僵菌无纺布菌条持续控制松褐天牛的生态学基础及释放菌株对虫生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在安徽省宣州市敬亭山林场,应用接种式放菌方式设置了4个不同处理区和1个对照区,放菌频度为每年1次。为研究白僵菌种群动态,本文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土壤和空气中球孢白僵菌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区土壤的带菌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在放菌后的4个月内,球孢白僵菌种群数量维持较高水平,但5个月后急剧下降,翌年的4月份部分处理区的土壤带菌量又有所回升,这表明球孢白僵菌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宿存能力,并且土壤带菌量随时间而变化;在刚放菌的1个月之内,林间空气的带菌量较高,4个月后较难检测到空气中球孢白僵菌的存在。为了进一步分析人工释放菌株的回收动态,本文利用28SrDNA-PCRⅠ型内含子标记技术对林间回收的599个菌株进行分析,测定放菌后释放菌株的回收率。结果表明:空气中回收球孢白僵菌菌株88株,其中87株菌株与释放菌株Bb202具有相同核型;土壤中回收球孢白僵菌菌株203株,其中127株与释放菌株Bb202具有相同核型,占总数的62.6%,释放菌株逐渐取代了当地原始菌株的主导地位;僵虫中分离出球孢白僵菌菌株308株,其中248株与释放菌株Bb202核型相同,占总数的80.5%。侵染松褐天牛的78株球孢白僵菌中,有69株与释放菌株核型一致,比例高达88.5%,因此,松褐天牛的死亡主要是由于人工放菌所引起的。球孢白僵菌具有广泛的寄主谱,释放菌株能够侵染包括松褐天牛在内的20多种昆虫。人工释放株能够很好地在防治试验区内生存,既能在寄主昆虫中延续后代,也能够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可见释放菌株的强大宿存力。这表明利用Bb202菌株防治松褐天牛是有效的,能够达到可持续控制的目的。
为了研究人工释放菌株对试验区内虫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人工引种后不同时间段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不同试验处理区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和释放菌株对当地球孢白僵菌种群结构的影响等。在放菌前后对防治林中的虫生真菌群落进行调查,共采集僵虫标本511号。通过分离鉴定,涉及到的虫生真菌有3属8种;其中白僵菌属为球孢白僵菌349株、布氏白僵菌6株;拟青霉属为环链拟青霉130株,玫烟色拟青霉13株,粉拟青霉3株、细脚拟青霉2株;绿僵菌属为金龟子绿僵菌5株,黄绿绿僵菌3株。从种类上看,以拟青霉属居多,有4种;白僵菌属和绿僵菌属各有2种。从数量上来看,白僵菌的数量占绝对优势,为355株,占69.5%,其中球孢白僵菌就有349株,占总数的68.3%;拟青霉次之,为148株,占28.9%,其中环链拟青霉就有130株,占总数的25.4%;绿僵菌属共计8株,仅占1.6%。丰富的虫生真菌群落对害虫的持续控制起了重要作用。试验区内虫生真菌群落生物多样性时间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接种式放菌的方式防治松褐天牛,在放菌后1周年内,释放菌株不仅没有对当地虫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构成威胁,有利于维持虫生真菌群落的稳定性;通过不同试验处理区内虫生真菌群落生物多样性比较得出:球孢白僵菌处理区的虫生真菌的群落多样性高于未处理的对照区,在防治目标害虫的同时,并没有对林间虫生真菌群落多样性造成不良影响;人工放菌后回收的菌株中,球孢白僵菌核型增加到24种,说明白僵菌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人工释放菌株具有稳定的回收率。土壤中释放菌株的回收率在12.7%-95%之间波动;僵虫中释放菌株回收率较高,月回收率在60%-84.3%之间波动,加权平均回收率为77.2%。试验区内球孢白僵菌种群结构发生变化,释放菌株取代了土著菌株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