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患者MDSCs的交化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tryer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发展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MDSCs及相关炎症因子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MDSCs在多种肿瘤的进展及转移中发挥着作用,但MDSCs在早期胃癌中的变化及募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拟研究MDSCs在早期胃癌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的变化及可能的相关机制,初步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体检者、早期胃癌患者及进展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的数量,分别比较各组之间MDSCs数量的差异;通过收集健康体检者胃活检组织及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转移淋巴结与无转移淋巴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比较各组织中MDSCs的分布情况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2的表达情况。分别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各组织中MDSCs的数量及CXCR2的表达情况,分析MDSCs在胃癌进展时的数量变化及其在胃癌中募集的可能相关机制。
  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早期胃癌患者及进展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进展期胃癌外周血中MDSCs的数量与早期胃癌患者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早期胃癌组织及进展期胃癌组织中MDSCs的数量及CXCR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健康体检者胃活检组织;转移淋巴结中MDSCs的数量及CXCR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转移淋巴结;进展期胃癌组织中MDSCs的数量及CXCR2的表达水平与早期胃癌组织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提示CD11b与CXCR2存在共定位,两者表达呈正相关。
  结论:
  MDSCs在早期胃癌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数量均升高;早期胃癌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MDSCs的数量与进展期胃癌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转移淋巴结中MDSCs的数量显著高于无转移淋巴结;胃癌组织中MDSCs表面的CD11b与CXCR2存在共定位,表达呈正相关,提示胃癌细胞可能通过CXCLs/CXCR2轴募集CXCR2+MDSCs至肿瘤组织。
其他文献
害虫种群对高低温环境和杀虫微生物抵抗力的多样性有利于提升害虫抗逆性,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斜纹夜蛾Spodoptera(Fabricius)又称莲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世界性分布的多食性、暴食性害虫,常给农业生产带来惨重损失。粘质沙雷氏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斜纹夜蛾重要的致病微生物。前期已发现斜纹夜蛾安徽和县种群内不同家系对杀虫微生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因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更多斜纹夜蛾种群内不同家系对杀虫微生物敏感性的差异,同时研究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口的剧烈增长和巨大的粮食需求给中国的土地等资源带来严重压力,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如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等。在此背景下,可减缓常规农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的替代农业之一——有机农业应运而生。但中国目前的有机种植农业中所应用的生物防治产品种类少,有机种植体系中对病虫草害的防控缺乏安全、有效性。微生物菌制剂因其具有环境友好、防病增产等特点在有机农业中被田间应用,它对土壤改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更多新型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产品待研究开发。在微生物农药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有益微
茅胞杆菌(Bacillus)是一种常见的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ll-promotingrhizobaCteria,简称PGPR),是一类好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属于芽胞杆菌属的代表种,具有典型的茅胞杆菌特征,并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快、适应范围广等优点。为了开发出效果更好的芽胞杆菌生物肥料。本试验利用枯草芽胞杆菌菌株B.subtilis SYST2的发酵液制成微生物制剂,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小麦田和安徽省芜湖市的西瓜栽培区进行枯草芽胞杆菌的
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已对多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因此,生产上急需开发出新型作用机理的杀虫剂用于其田间防治。硫激肽(Sulfakinin,SK)在调控昆虫取食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通过结合硫激肽受体(Sulfakinin Receptor,SKR)来发挥作用,研究硫激肽及其受体组成的硫激肽信号(Sulfakinin signaling)通路可为新型杀虫剂作用靶标研发提供帮助。本研究中克隆了褐飞虱硫激肽及其受体基因全长序列,使用药理学和RNAi技术明确了硫激肽信号通路参与调节褐飞虱取食,并利用qPCR及免疫
6月17日,东莞市食安办发布通报称,导致10日早晨徐福记员工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是“隔夜蛋炒饭”,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相继,18日四川省食药监局发布通报,13日在眉山市东坡区映天学校346名学生高烧入院的事件,也是因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造成的。  夏季到来,菌群超标、农药残留、食品变质,带来的种种安全隐患会让我们防不胜防。人们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引发食物中毒症状。那么如何才能防止
期刊
牛奶中的L-色氨酸确实可用于制造诱发睡眠的物质。但大脑与血液之间有一道“血脑屏障”,起安眠作用的物质必须能穿过这个屏障才能起效。牛奶中的各种氨基酸,会争抢穿过血脑屏障的通道,像高峰时间段的地铁入口一样,反而会降低L-色氨酸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让牛奶几乎丧失“催眠”作用。(果壳网)
期刊
6月18日,由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大北农科技奖办公室承办的“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评选活动”拉开帷幕。  大北农集团在1999年设立大北农科技奖,无偿奖励在农业应用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同时对重大创新、产业化前景较好的科研成果进行科研资助,加快成果的快速转化。通过评选活动唤起全社会关注农业、关注农业科研,关注农业科研人员,更希望越来越多的农业专家积极投身到农业科研一线,切实解
期刊
监视就像一把枪,用正了,就是打击犯罪,用邪了,就是侵犯民权。问题是,当这把枪指向你的时候,你是否有权利知道。  爱德华·斯诺登导演的、在6月初开始发酵的“棱镜泄密门”被称为现实版的美国大片。英俊帅气的特工、美艳的钢管舞女友、尖端的国家机密、纠结中的背叛与逃亡、特工系统的官僚和谎言、世界各国的吃惊与震怒、郁闷尴尬的总统、个人隐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各种元素齐备。  “大多数网民都同情斯诺登,人们觉得
期刊
美国“棱镜计划”的曝光引发了很多人对我国国家信息安全的担忧,很多人也开始为自身隐私可能存在的泄密而深感忧虑。  “棱镜计划”重点“关照”中国  不断崛起的中国一直是美国监视监听重点“关照”的对象。6月13日,“棱镜计划”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在媒体刊登的专访中披露,美国政府15年来一直从事针对中国个人和机构的网络攻击。  美国在华的一些信息巨头是美国对中国实施信息监控的重要通道。思科公司就是一个典型
期刊
美国“棱镜计划”的意外曝光,全世界震动,美国政府自身也相当尴尬。“棱镜门事件”也是上个世纪70年代尼克松政府“水门事件”以后另一起最为轰动的监视监听事件,然而“棱镜门事件”导致的美国公众对个人隐私的担忧,却比“水门事件”要大得多。  美国法律规定政府必须要保证和尊重个人自由和隐私,但是美国政府常常并没有遵守这些法律,在实际操作时有时美国政府相关机构甚至还会想方设法突破法律的障碍。美国国家安全局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