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本病出现症状或致残、致死后果发生多在40岁以后,男性发病早于女性。在欧美发达国家常见,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来越高。在我国,本病不如欧美多见,但近年来呈增长趋势,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所用的动物模型所用的动物种类很多,不同的动物模型有着不同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模型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和药物干预是十分必要的。AS易损斑块具有明显的形态学特征:薄的纤维帽,大量炎性细胞侵润以及脂质聚集。早期AS病灶内可见到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聚集,此类炎性细胞在斑块中的聚集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原因之一,通过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化学因子促进AS的发展。血脂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他汀类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血脂康是由中药红曲精制而成的,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调脂药物,主要成分是洛伐他汀类,其成分还包括十三种天然复合他汀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可降低血脂,改善内皮功能。目的:1.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病理模型,应用药物触发不稳定斑块破裂。2.观察血脂康干预模型家兔易损斑块破裂的作用,通过对病理模型家兔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核因子-κB(NF-kB)、P53基因等检测,探讨血脂康相关作用机制。方法:1.30只成年健康家兔随机分成2组:普通饲养组即空白对照组(10只)、实验组(20只)。空白对照组家兔仅予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家兔应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高胆固醇饲料(1%胆固醇)喂养12周,于第10周时经导管向转染部位的管腔中注入p53重组载体,于处死家兔前24h和48h给予两次药物触发:家兔腹腔注射鲁塞尔氏蛙蛇毒0.15mg/kg,30 min后耳缘静脉注射组胺0.02mg/kg,以促使斑块发生实验性破裂。2.将造模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2组。治疗组家兔在4周时开始灌胃,给予血脂康(60mg/kg,药物浓度:12mg/ml),持续8周至实验结束。观察各组家兔血脂水平、hs-CRP、IL-6、NF-kB、P53基因等变化,及光镜下形态学、透视电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光镜、电镜观察显示家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病理模型制作成功。2.血脂康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家兔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L-6、hs-CRP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F-kB局部表达明显减少、P5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1.运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高脂饮食+药物促发的方法可以建立家兔动脉粥样易损斑块病理模型。2.血脂康可显著下调模型家兔IL-6、hs-CRP、NF-kB、P53的表达,可显著降低模型家兔血清TC、TG、LDL-C水平,具有一定程度干预模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