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心血管手术无输血经验总结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及报销比例的不断提高,临床就医患者的人数近年不断增加,特别是外科手术量近年快速攀升。目前我国每年完成心脏手术已超过16万例,且心脏手术输血率>70%,给临床的血液供给带来巨大压力【1】。同时输血可引起多种输血反应、输血并发症及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有研究表明输血还是心脏手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2】。这些都增加了输血的间接成本,给患者及医院带来了不利影响。本中心自2014年起,逐步且有计划地将无输血手术技术应用于心血管外科手术中,通过心血管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及输血科的多学科合作的血液管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基于本中心无输血手术的开展统计了相关临床数据,初步总结了无输血手术技术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临床经验,希望从中持续改进相关血液保护和血液管理措施,扩大无输血手术适应症,缓解血源紧张的压力,避免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进一步减少临床用血量。目的:总结心血管外科成人手术无输血(异体血)的临床经验,旨在进一步拓宽无输血手术范围,缓解血源紧张的压力,避免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材料及方法:排除术前严重感染、显著贫血、凝血功能障碍、肝脏及肾脏功能不全、再次手术或大血管手术的患者,对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手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及粘液瘤摘除手术的6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围术期应用本中心成熟的血液保护技术,通过统计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术后平均红细胞比容、术后引流量、拔除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来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初步总结本中心无输血手术的经验。结果:648例患者中有516例患者完成无输血手术,其中132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术中或术后输血,总体无输血率达79.6%。无输血组术后血红蛋白(111.3±15)g/L,术后平均红细胞比容(0.328±0.0449)%,术后引流量(255.9±64.6)ml,拔除气管插管时间(7.89±3.02)h,ICU停留时间(30.56±23.54)h,总住院时间(11.17±3.37)d。结论:围术期综合应用各种血液保护技术,多学科执行统一的输血标准,可减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输血,预防因输血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输血并发症以及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无输血手术在成人心血管外科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其他文献
病理学实验教学在整个病理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及设备落后。构建病理信息化平台,整合病理数字课程平台、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数字切片
在高校尝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努力实现高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以高等医学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的课堂教学为具体案例,从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等
论述了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投资控制的流程以及不同的阶段,分别从设计概算、单项工程和经济指标3个方面对宁夏扬黄扶贫灌溉工程投资控制进行实证分析。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础桥梁课程,而实验课教学是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通过P(计划)、D(执行)、C(检查)及
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文章结合实际情况,从加强师德修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系统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理论知识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HP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氟康唑浓度,评价受试和参比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以甲硝唑为内标,血浆样品用甲醇直接沉淀去蛋白后取上清液进行HPLC-MS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复方三维右旋泛酸钙糖浆中烟酰胺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ichromBond-AQ 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0.01mol/L硫酸钠溶液(用1moL/L硫酸调节pH值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