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的科技产业园多将产业聚集作为为主要功能,忽视了自身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发展,产城分离的发展方式导致了诸多问题。产城融合理念为产业与城市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国内科技产业园纷纷在此理念导向下进行转型升级。科技产业园开始承担起除了产业活动以外的多项职能与使命,呈现出复合化发展的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产城融合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科技产业园自身的复杂性,很多园区存在着孤立封闭、功能配置失衡及空间形态单一等问题,针对性研究亟待展开。本文此为切入点,回应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从产城融合与复合化设计两个关键点出发,通过调研访谈、比较分析、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法,总结了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的现状问题,引入理论构建了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的原则和目标,从城市、园区规划两个层面展开复合化设计研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研究对象的规模、建设时间进行限定,并确定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现状问题分析与理论平台构建,分析国内外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历程与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的特征,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出科技产业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入理论构建复合化设计的原则和目标。第三部分旨在解决问题,根据设计原则与目标,分别从城市和园区规划两个层面对复合化设计进行分层构建。第四部分为设计总结与实践运用,将前文的设计研究进行总结,并将研究结论运用到实践项目中,说明研究结论在具体设计中的可行性。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并进行研究展望。本文在基础研究方面,构建了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的原则和目标。在设计研究方面,通过从城市、园区规划两个层面对科技产业园的复合化设计展开研究:指出科技产业园需要结合城市的规划布局来进行复合设计,形成联动发展的产城关系;指出园区内部需要通过多功能的合理配置、多流线的合理组织、多空间的复合设计,形成多样、开放、交流、弹性的园区。希望本文所提出的研究成果对今后科技产业园的转型发展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根据对Z小学进行的课堂观察,发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课堂开放度不够、师生互动有效性不高、课堂生成性资源把
目的:探索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6 (NLRP6)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牙龈卟啉单胞菌(Pg)刺激人脐静脉血管内皮(HUVECs)表达炎症因子中的作用。材料
铅基压电陶瓷体系被广泛应用在换能器、谐振器、扬声器等领域,但是铅基体系产品在制备、后期使用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对人体及环境具有巨大危害的氧化铅,故众多国家都颁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迈入新常态,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不断提升,传统的粗放式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方式面临着精细化提升的要求。城市设计作为一种以三维空间形态为目标的规划设
目的:比较弹性固定与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8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23-65岁,均为踝关节扭伤。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0例,旋前外旋型14例,旋前外展型4例;根据Weber分型:Weber B型10例,Weber C型18例。
目的探究名家叶天士的临床经验,对叶氏降气法应用规律进行总结,为降气法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以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应用,提高疗效。方法查阅降气法相关文献,理清降气法在历代的
能源是关系人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快速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受资源约束的影响,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在保证能源需求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当今社会的重点。在能源消费被满足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重。为实现全球的可持续性发展,全球多个国家通过巴黎协定确定了温控2℃的环境目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成为了迫在眉睫需要
我国政治、社会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引领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居民,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是增强社区党建的有效路径,同样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也需要发挥社区党建的引领作用。基于对实践的
社区型工厂遗址是被工人社区所围绕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厂区遗址,在我国西南以及东北地区尤其具有代表性。在公园城市建设的背景之下,社区型工厂遗址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为公园城
随着智能制造、电商以及智能仓储行业的迅猛发展,AGV作为物料、产品搬移运输的关键设备,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其应用规模的日益扩大,未经负载均衡的路网易于产生局部拥塞,导致路径冲突甚至死锁,严重影响路网的运行效率。本文主要研究了多AGV应用场景下的路网负载均衡、冲突消解及路径规划技术。主要工作包括:针对栅格化路网场景下的AGV路径规划问题,采用基于Q-Learning的AGV路径规划算法,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