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对河流底泥中Cd的吸附和迁移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塑料的发明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的一大杰作,并且迅速地成为现代文明社会至关重要的原材料。然而,几十年来,释放到环境中的塑料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相关问题。当今,塑料污染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主要的环境负担,特别是在水环境中。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报道,陆地是海洋塑料的来源之一,河流为塑料碎片从陆地迁移到海洋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通道。而且,河流底泥被认为是微塑料的汇。尽管关于河流底泥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微塑料对河流底泥中Cd的环境行为的影响仍然未知。在该项工作中,我们研究了6种原生微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乳酸)对湘江底泥中重金属Cd的吸附和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塑料含量的增加,底泥对Cd的吸附能力逐渐减小。其吸附过程能用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R~2≥0.970)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31)很好地描述。当底泥中微塑料含量增加到10%时,聚丙烯对底泥吸附Cd的影响最大,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则对其影响最小。我们还调查了六种微塑料对Cd的吸附能力的大小,发现尽管聚丙烯有着最大的比表面积(61.81 m~2/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带的表面电荷最多(Zeta电位为-48.0±0.7 m V),然而,聚苯乙烯却对Cd表现出最好的吸附能力。此外,微塑料的添加加速了底泥中Cd的迁移,且随着微塑料含量的增加,底泥中Cd的迁移加快。原因可能是,微塑料添加后,底泥对Cd的吸附能力下降,底泥中Cd的传质阻力减少,导致了底泥中Cd的迁移加快。当底泥中微塑料含量为0.05%、0.5%、5%和10%时,穿透曲线的饱和点分别减少了约10、20、40和70个孔体积。此外,微塑料的存在降低了底泥中Cd的安全值和滞留量,并且使得底泥中Cd的垂直空间分布趋于均匀。这项研究对于理解微塑料存在时Cd的迁移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微塑料污染的热点区域。当微塑料释放到河流底泥中,一方面,它虽然能够降低Cd对底泥上层微生物群落的暴露,但另一方面,则增加了Cd对底泥深层微生物群落、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底栖生物的暴露。而且,底泥对Cd保留能力的下降,促进了Cd向地下水体的迁移,增加了环境和健康风险。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微塑料存在的情况下Cd的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其他文献
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倡高中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融合.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要提高网络资源的运用水平,建立健全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因此互联网支持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学位论文通过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形式分别向高中数学教师和高中学生收集大量问
中红外激光光源可以覆盖大部分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吸收窗口,在大气遥感、环境监测、激光雷达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其中,中红外光纤激光器具有高功率、高光束质量、高效率、系统紧凑等优点,已经成为中红外激光技术的研究热点。目前,随着光纤制作工艺的提升和泵浦光源技术的成熟,高功率、高能量中红外光纤激光器快速发展。但是,相比于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低损耗、高效率中红外波段材料和光电元器件匮乏,从而限制了中红外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停车设施和停车需求之间存在极大的矛盾,“停车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化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大难题。高层立体停车结构具有车辆出入方便、建筑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成为缓解“停车难”问题的首选。相较于一般钢框架结构,高层立体车库结构是典型的高柔性结构,一般采用筒式钢框架结构,结构高,高宽比大。为便于车辆存取,立体车库结构内未设置刚性楼板,随着层数的增加,水平荷载作用显著,结构侧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是适应中国住宅产业化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具有高效率、低污染和低能耗等天然优势。作为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预制剪力墙与周围构件的连接性能是保证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本文立足于使用了螺栓连接装配式技术的某高层住宅,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螺栓连接PC剪力墙的受力和抗震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并完成了4片螺栓连接PC剪力墙在0.1、0.2轴压比工况下的低周往
乡村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乡村的建筑创作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近年来有关乡村建筑创作的研究热情逐渐高涨,高校是研究并推动乡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之一,是体现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与优势的途径之一。本研究根据湖南大学2013-2020年之间在花瑶聚居区开展的一系列推动乡村发展的工作内容及相关成果,梳理湖南大学在花瑶聚居区开展的促进乡村发展的工作历程,总结形成推动乡村持续发展的
铁是地球内部的重要组成元素,地球内部又是高压环境,所以铁在高压条件下的物性研究对地球、地质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铁金属及其合金在现代国防军事、工业生产等领域用途广泛,而这些领域往往会遇到高压条件,因此研究铁的高压响应也能够让我们在从事与铁元素产品相关研发、制造和应用实践时提供有益理论指导,创造出优异的产品。真实世界的材料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空位、位错、晶界、孔洞等),这些缺陷深刻的
湿热地区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离不开建筑表皮对遮阳和通风的考虑。传统的混凝土表皮过于厚重和实体,气候适应能力不足,不利于建筑节能。如今随着混凝土材料技术的发展,轻质化和多孔化的混凝土表皮成为新的趋势,其中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具有优越的气候适应潜力,它的可塑性使得其适用于各种创新的建筑形象。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将目光投向UHPC,
本文采用为工业用海泡石(SEP)吸附剂载体,盐酸进行预修饰,然后用4种不同剂量的APTS、APTES、AEAPTS、TRI作为预处理的后海泡石的接枝剂,进一步改性,制备得到不同氨基硅烷嫁接功能化的P-SEP吸附剂。首先对4种不同嫁接剂(APTS、APTES、AEAPTS、TRI)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5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用来探究不同改性手段对二氧化碳吸附量、二氧化碳吸附等温线和循环再生性能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发展,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为分类和回归问题带来新的探索方法。在页岩气开采领域,二氧化碳驱替页岩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是一项绿色环保,且极具经济效益的技术,它不仅可以开采出清洁能源,而且通过固存二氧化碳来缓解地球变暖。其中,明确页岩体系中甲烷的储量和二氧化碳的可固存量一直是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为了准确估计页岩地层中CO2的储存潜力,及CH4可开采储量,研究CH4和CO2在页岩上
通信技术是当前世界上发展更新最快的技术之一,而无线通信技术更是其中最为重要,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随着互联网、传感器,以及各种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正在成型,随之而来的则是大量信息数据的产生和共存所引发的不同信号之间的交互问题,以及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与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派生出了各种不同的编解码的研究方向,而对软编码技术正是研究所需的一项关键技术。软编码技术虽然绝对性能上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