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缺水区,且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水分利用效率很低。本论文研究了覆膜种植作物(夏玉米)需水规律,为干旱地区发展地膜覆盖农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和田间试验资料,研究了陕西杨凌地区覆膜种植条件下夏玉米各生育期需水量,运用FAO彭曼-蒙特斯(FAO Penman-Montie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得出相应种植条件下对应的作物系数(Kc),为更精确的确定覆膜种植作物(夏玉米)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表明:1)2005年夏玉米覆膜种植实测总需水量为386.53㎜,平均日耗水强度为3.25㎜/d。夏玉米覆膜种植总需水量较露地低34.14㎜。作物需水关键期(拔节~灌浆)需水量达生育期最大,占总需水量的50%以上。夏玉米覆膜种植水分利用效率达16.93㎏·(hm2·㎜)-1,比露地水分利用效率高33.31%。覆膜种植夏玉米作物系数比露地种植小,而在夏玉米需水关键期二者的作物系数达最大,分别为覆膜Kc为1.184和露地Kc为1.867,作物系数变化总趋势为递增~下降。2)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变化总趋势相一致。在无有效降水时土壤含水量从上到下变化趋势为:0~140㎝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140㎝~200㎝土壤含水量呈上升趋势;有降雨时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0~20㎝土壤含水量增大,20㎝~200㎝土壤含水量变化与无降水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一致。3)本研究采用5支组地温计测定土壤温度,得出不同天气条件下土壤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各生育阶段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主导因子。在拔节~灌浆期,环境因子(气温)影响土壤温度变化,覆膜土壤温度最大值时刻点较露地滞后1h左右;成熟采收期,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主导因子为太阳辐射,土壤温度最高值时刻点覆膜较露地提前1h左右。不同天气条件下土壤表层0~5㎝温度变化次序为:晴天>阴天>多云,在20㎝~30㎝土层土壤温度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地温日最大变幅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直至消失,不同土层深度日最大变幅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地温日变幅随深度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接近1或为1。4)对覆膜种植农作物(夏玉米)生物量全生育期内变化特征分析得出:生物量变化趋势为快升~慢升~平缓变化~稳定~下降;叶面积呈“s型”变化;地径变化呈现出“n型”变化。覆膜种植总生物量累计高于露地种植,玉米穗部性状覆膜也较露地优越。株高,地径,叶片数等的发育较露地提前3天左右,表明覆膜种植能有效提高作物生物量累计,促进作物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