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支法按时循经取穴治疗脾虚湿盛型女性成人腹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估传统治疗方法是否对病人有所助益,为临床治疗腹型肥胖症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以本院女性腹型肥胖症患者为主。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72例完全符合纳入标准的腹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人。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纳支法按时循经取穴治疗,每日巳时(当地时间上午10:04-12:04)针刺。对照组在巳时以外的其余时间针刺。两组病人所取穴位及针刺手法均相同,治疗时间安排均为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患者治疗结束时,分别观察各病例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肥胖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基线状况良好,分组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经自身前后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两组的体重及体重指数均有显著降低,腰围及臀围均有减小,脾虚湿盛型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种疗法均能降低脾虚湿盛型腹型肥胖症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BMI),减小腰围及臀围并缓解临床症状。(4)治疗后,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两组的体重下降值、腰围下降值、脾虚湿盛型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存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降低脾虚湿盛型女性成年腹型肥胖症患者的体重、腰围、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5)治疗后,经秩和检验(非参数检验),两组肥胖度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降低女性脾虚湿盛型腹型肥胖症患者的肥胖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治疗后,臀围、腰臀比数据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0.01<p值<0.05,说明较弱的判定结果,拒绝假定的参数取值。说明在降低女性脾虚湿盛型腹型肥胖症患者的臀围、腰臀比方面两组疗效相当,治疗组优势不明显。结论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脾虚湿盛型女性成人腹型肥胖症在降低患者体重及减小腰围方面优势明显,是治疗肥胖症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