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个难解的千古之谜。 从文明初开到近代,尽管科技条件有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自身思维现象的研究。宏观上,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形式逻辑、康德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拉美特里发现“人是机器”;中观上,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卡特尔开创了心理测验之先河、弗洛伊德构建了精神分析体系;微观上,哈维创立了生理学,维克达居尔画出了脑的解剖图。 到了现当代,研究条件日趋充分,思维研究更如日中天,硕果累累。 首先,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们能够在思维这个极易滑进唯心主义泥潭的危险地带站稳立场,坚持从物质出发去说明精神。老三论、新三论等一批新兴横断学科为思维研究提供了理论、观念和方法上的全新武器,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运用系统、反馈、黑箱、模糊等方法建立适当的因果链条来说明思维机理。 其次,研究手段更加先进。电生理技术使我们能直观大脑各种微结构的运动、变化;分子生物学对大脑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原子甚至量子的水平;数学为大脑的信息抽取、特征整合和模式识别作出了数学表达式;B超、CT、核磁共振等技术已能显示大脑的状态或图象,脑电波的研究甚至“已可翻译一部分思维过程”;更令人振奋的是,去年6月科学家公布了一份“人体说明书”——基因组图谱框架,“科学家预言,……在绘制人体蓝图以后,还会酝酿一个更为浩大的工程,那就是绘制我们大脑中100亿或者更多的神经元。” 第三,基础科学逐渐完备。新兴的突触学已能展示感觉信息的传递,大致说明记忆的生理基础;神经化学对信息的传递物——化学递质已有了新的理解;神经生物学对神经发育与分化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神经通路的形成。 伴随着研究条件的不断完善,一些解释思维现象的理论面世了。鲁利亚提出了大脑的三个机能系统说、巴甫洛夫提出了暂时神经联系说、皮亚杰提出了思维的图式理论。近年又产生了信息加工理论、心智计算理论、生成语言理论、视觉成像理论、神经网络理论和我国学者的泛脑全息增生说。 这些理论尽管存在许多缺陷(一是各自都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处;二是细抠思维某一方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三是各执一端,各行其是,互相抵触), 但毕竟为我们拓展了视野、敷设了道路,使我们有可能运用哲学思维,在最一 股、最根本的层次上总结、归纳具体科学关于思维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个 别的、特殊的事实材料进行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具体与抽象、个性与共 性、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无限的辩证思考,提出一种正面、系统描述思维发生 机理的假说: 经验是思维的基础和材料。所谓思维其实就是经验的检索、匹配和排列、 组合.而经验则以神经元网络的形式贮存在大脑皮层中。这种网络就是经验图 式,它或者由生物脉冲电流构成或者由神经末梢增生构成. 人的感官受到刺激,大脑皮层中与感官相对应的区域里,就有脉冲电流通 过某些神经元。脉冲电流所联结的那些神经元即组合成一幅呈现在当前意识中 的图式—一感觉或知觉经验图式(感知图式)。由于脉冲电流转瞬即逝,感知 图式在大脑中的留存时问很短,这就是所谓的短时记忆。 如果脉冲电流重复通过某些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末捎就会因物质和能量 的积聚而增生,从而联结成一幅不易消褪的图式,即所谓长时记忆。增生还使 脉冲电流再次通过这些神经元变得容易(即神经元联系易化),因而一旦有脉 冲到达这些神经元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便能极快地流经整幅图式,使整幅 图式再次呈现为当前意识。这种不易消褪且随时可再兴奋的图式就是表象经验 图式(表象图式)。 刁叹神经元之问可以发生联系易化,如果脉冲电流重复由一幅图式流向另 “吟图二,图式之间也会发生联系易化。一旦某图式被激活,和它有易化联系 的其它图式也会兴奋起来。 有了感知图式和表象图式、图式之间又有了连带兴奋关系,经验的检索、 匹配和排列、组合便成为可能。与检索、匹配和排列、组合的不同阶段相联系, 也就有了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