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在向社会传播和渗透的过程之中离不开展示,当政治与展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展示政治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本文对展示政治的研究,就是尝试从展示的视角对微观政治进行考察和理解。尽管展示政治现象无处不在,然而目前对其的研究还远远不足。国外主要从“展览”的角度进行探讨,将“展览政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往往从博物馆、展览馆、博览会等具有明显“展览”色彩的对象入手,分析其中的政治考量或者政治变迁。在中文语境中,展示比展览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因此对展示政治的研究不应仅仅局限在“展览政治”的狭窄领域。为了更加直观和形象地说明展示政治在其他非展览领域的存在,本文选取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展示政治的分析和表述对象。本文并非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部或者整体视为一种展示,而是从这个建设过程链中选取最具明显的展示要素进行分析。文章第二、三、四、五章从经验材料出发,分别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建筑、宣传和“迎检”等过程进行展示政治分析。第二章,指出政策具有展示的一面。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分析,指出它不仅展示出了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同时通过“服务”的政策话语也试图展示出“服务型政府”的形象和理念;第三章,通过调查发现,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波公共文化建筑建设热潮,并指出其中不乏大量的“文化景观”式建筑,而这其中就存在明显的展示色彩;第四章,通过重点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宣传政策和实践分析,指出目前的宣传主要以宣传政绩为主,以亮点展示为主,而对公众的服务性信息宣传则相对缺乏;第五章,对公共文化服务“迎检”中的展示政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地方政府在准备“迎检”、引导检查和“应付”检查中的展示行为的实态分析,剖析其背后的展示动机。在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展示政治进行分析之后,文章紧接着指出展示政治无处不在。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存在于公共空间、公开仪式、公共文本等各种公共媒介之中。同时,展示政治具有多重内涵。它可以释放一种政治信号、表达一种权力姿态、塑造一种政府形象、传播一种合法性理念。可以说,任何一种政治形态都可以在展示之中得以表现或者表达。展示政治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它会根据不同的展示主体和展示对象进行调整。展示的编码与解码也是一个互动的博弈过程,同时展示政治还会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观。展示政治无处不在、千变万化,使得它不仅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观察政治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