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免”使用情况的共时历时考察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sor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词是汉语词类和语法系统中的重要成分。目前,语法学界对连词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并且缺乏系统性。本文以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连词“以免”及其连接的目的复句作为研究对象,以“三个平面”理论和语法化理论为指导,对北大语料库、华师语料库和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中“以免”的用例作了穷尽的统计和分析,力求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汉语连词研究的重要意义,全面总结了现代汉语连词、目的类连词和“以免”的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部分。这是本文选题的依据和研究的基础。   第二部分运用致使理论和预设理论,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对“以免即的语义特征、句法分布和语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三大语料库所有“以免”、“免得”、“省得”的用例的对比,确认了“免得”和“省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主要用作连词,还分析了“以免”、“免得”和“省得”在语体分布、语义程度表达上的各自侧重点。   第三部分运用语法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先秦时期出现的所有“以”和“免”即连用格式的历时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得出目的连词“以”+动词“免”的跨层结构是语法化为现代汉语连词“以免”的源结构,通过对其演变过程的考察,初步总结了“以免”的连词用法的开始、成熟和基本定型的时间。并通过对其语法化的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的分析,从重新分析、语用推理和主观化的角度解释了“以免”语法化的机制。   第四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本文以毕飞宇的两次创作转型构建全文框架,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阐述毕飞宇小说中的“困境”书写。   全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在分析作家对先锋文学借鉴和扬弃的问题的基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种句法结构如“擦亮玻璃、哭红了眼睛”等,我们将其归类为“V+A单+O”结构。本文着眼于现代汉语“V+A单+O”结构进行研究,对该结构进行细致地描写和分析,力图
玉米籽粒自然脱水速率是影响玉米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决定玉米机械化收获及籽粒干燥、储藏、异地运输及深加工等环节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对玉米籽粒自然脱水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