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液界面作为简单的模拟生物膜的模型,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迅速的发展。液/液界面在萃取过程、电化学传感、相转移催化、药物释放及模拟生物膜等方面的研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液/液界面结构的分歧在于是否存在特性吸附,而液/液界面电流振荡的研究为我们对液/液界面结构的认识提供了有效帮助。微滴法与微管技术以其特有的优点对液/液界面电化学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综述了液/液界面电化学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液/液界面模型及研究方法,同时概述了液/液界面上的振荡现象以及离子液体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2.应用微滴法研究了氯化铁/氯化亚铁体系在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电流振荡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此振荡的产生与FeCl3的浓度、扫描速率、水滴的大小、有机相的支持电解质的种类以及有机相的支持电解质的浓度有关。利用液/液界面上离子对特性吸附的模型解释了振荡产生的原因。而且用紫外吸收研究了界面离子对的存在。该研究对液/液界面结构的认识及液/液界面上振荡机理的探究有重要意义。3.应用微滴法研究了氯化铜体系在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电流振荡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此振荡的产生与CuCl2的浓度、扫描速率、水滴的大小、有机相的支持电解质的种类以及有机相的支持电解质的浓度有关。4.应用循环伏安法结合铂微电极研究了二茂铁在三种咪唑类离子液体(EMImBF4、BMImBF4、HMImPF6)中的迁移行为,并计算了二茂铁在三种咪唑类离子液体中的扩散系数及离子液体粘度。实验结果表明:Fc在这些离子液体中均呈现较好的可逆性,测得的二茂铁的扩散系数比用常规电极测得的大。这为低支持电解质浓度甚至无支持电解质溶液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并对液/液界面研究电荷的转移过程选择合适粘度的离子液体提供了有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