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滴法研究液/液界面电流振荡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液界面作为简单的模拟生物膜的模型,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迅速的发展。液/液界面在萃取过程、电化学传感、相转移催化、药物释放及模拟生物膜等方面的研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液/液界面结构的分歧在于是否存在特性吸附,而液/液界面电流振荡的研究为我们对液/液界面结构的认识提供了有效帮助。微滴法与微管技术以其特有的优点对液/液界面电化学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综述了液/液界面电化学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液/液界面模型及研究方法,同时概述了液/液界面上的振荡现象以及离子液体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2.应用微滴法研究了氯化铁/氯化亚铁体系在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电流振荡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此振荡的产生与FeCl3的浓度、扫描速率、水滴的大小、有机相的支持电解质的种类以及有机相的支持电解质的浓度有关。利用液/液界面上离子对特性吸附的模型解释了振荡产生的原因。而且用紫外吸收研究了界面离子对的存在。该研究对液/液界面结构的认识及液/液界面上振荡机理的探究有重要意义。3.应用微滴法研究了氯化铜体系在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电流振荡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此振荡的产生与CuCl2的浓度、扫描速率、水滴的大小、有机相的支持电解质的种类以及有机相的支持电解质的浓度有关。4.应用循环伏安法结合铂微电极研究了二茂铁在三种咪唑类离子液体(EMImBF4、BMImBF4、HMImPF6)中的迁移行为,并计算了二茂铁在三种咪唑类离子液体中的扩散系数及离子液体粘度。实验结果表明:Fc在这些离子液体中均呈现较好的可逆性,测得的二茂铁的扩散系数比用常规电极测得的大。这为低支持电解质浓度甚至无支持电解质溶液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并对液/液界面研究电荷的转移过程选择合适粘度的离子液体提供了有效帮助。
其他文献
"团队式"对口支援模式自2010年开始启动,五年来该模式既展示出了组织结构整体设计与制度安排协同推进的优越性,也显示了较大的完善空间。文章以调查问卷收集定量和定性数据的
环氧化合物,尤其是手性环氧化合物的合成在有机合成上具有重要意义,Jacobsen小组设计出的Salen Mn(Ⅲ)催化剂常用于催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而由于均相手性Salen Mn(Ⅲ)催化
根据高速铁路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影响的基本规律,围绕阜新市的实际情况,运用文献研究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高铁时代下,阜新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即将发生的变化和城市功能的转移
藏文字识别中特征提取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传统文字特征提取的方法有很多,本文研究了几种藏文字特征提取的方法,并通过这几种方法之间的比较,提出了各个特征提取方法的优、
毛细管电泳(CE)是一种高效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仪器设备简单、试剂消耗少、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化学发光(CL)是一种高灵敏的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
结合煤业集团的实际,提出了供应商选择的指标体系。应用可拓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熵理论,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可拓综合评价模型。由于在该模型中采用了熵权,从而避免了低层次多因素权
第一部分我国部分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及死亡影响因素初步分析[背景]我国于1985年出现首例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
七夕节起源于古代天体日月星辰崇拜,蕴含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观、道德观和婚恋观,包含着社会性别的确认、生殖崇拜和巩固家庭稳定的民俗文化功能,七夕节的文化透视出中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关税收的政策与制度。1953年以后税收政策与制度的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税收政策与制度的不断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