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加速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一方面建设用地的需要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要坚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战略部署,也使得土地资源变得弥足珍贵。因此,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政府颁布了不少法律法规政策来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从1989年1月实施的《土地复垦规定》到2011年实施《土地复垦条例》,我国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率从1%提升到目前的25%,可以看出我国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的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论文通过对土地复垦相关政策的梳理与分析,选取几个节点作为政策阶段划分的依据,按照时间序列对我国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政策的发展进行了纵向的划分,将政策划分为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四个阶段,并从管理机构、复垦责任主体、复垦资金、复垦技术标准与复垦目标几个方面对政策的发展过程做了细致分析;通过对不同层面和不同部门相关政策的研究分析,可知土地复垦政策存在如下问题:政策中未规定成立专门的复垦管理机构、地方政策的差异化导致了责任主体的转移、政策中对复垦资金的规定不完善、技术标准更新缓慢、缺乏生态目标下土地复垦的政策导向、政策中对公众参与的流程未作规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土地复垦事业的发展;进而本文对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三个发达国家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的分析,并藉此得出了相关启示;最后根据国外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的启示,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围绕我国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政策存在的问题,从复垦管理机构、责任主体、资金、技术标准、复垦目标、公众参与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