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视野中的社会悖论分析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博士论文以唯物史观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深入思考、研究社会矛盾和问题,并把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上升到哲学认识论和价值论的高度加以分析,明确提出并确立“社会悖论”范畴,对“社会悖论”的产生、形成、后果及其扬弃的途径进行哲学透视.为人们在改造社会、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中减少或者规避社会悖论,提高社会管理质量和水平,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提供重要方法论依据。 论文从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悖论出发,或者说把现实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着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从STS视角,揭示了社会悖论的本质,给出了社会悖论的定义:所谓社会悖论,即社会主体(人和组织)在改造社会,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的社会工程活动中出现的与主体的动机、愿望、目标相反或相异的社会后果,是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特殊形式。论证了社会悖论的科技根源、社会悖论的工程根据、社会悖论的文化根源,对社会悖论进行了价值分析,指出了扬弃社会悖论的基本途径。 本文认为,社会悖论之所以发生,其原因很多、很复杂,但在STS视野中考察,我们发现,社会悖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其中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使然,特别是自然科学技术理性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在人们改造社会实践中的机械运用或者“套用”。具体地说,这种技术理性、工具理性思维模式被转化为社会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把本来不同于自然世界的社会世界用自然技术理性去“打扮”,结果导致社会悖论。 为了深入分析社会悖论,文中提出并使用了“社会技术”这个与自然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提出并使用了“社会工程”这个与自然工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试图为人们规避社会悖论找到一条途径。 论文核心概念为社会悖论、社会技术、社会工程。所谓社会技术,就是社会主体调整社会关系、改造社会世界、控制社会运行的实践性知识体系;所谓社会工程,就是社会主体调整社会关系、改造社会世界、控制社会运行的实践活动过程;所谓社会设计,就是社会主体根据一定的社会目标,以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以社会技术为手段,对社会工程进行规划、安排等的实践理性过程。 论文围绕“现代性悖论”、“后现代性悖论”、“再就业工程”悖论、“计划生育”悖论等,从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以及自然工程和社会工程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等角度,对社会悖论产生的根源、发生的过程及其危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科学技术既是生产力,又是社会悖论发生的根源,工程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又是社会悖论的发生的“平台”。因此,应当呼唤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实现技术创新、工程创新,为消解社会悖论提供现实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对教育公正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对教育公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状的探讨,大多数是通过对一系列数据进行描述,展示教育不公正的程度,对教育公正包含的深层次的问题
基于新一代的Sentinel-1SAR数据与FY-3C的MWRI数据,研究植被覆盖地表土壤湿度反演方法。为消除植被对土壤湿度反演影响,首先利用FY-3C/MWRI的微波极化差异指数MPDI,建立植被含水量反演模型;然后,结合植被含水量反演模型和水—云模型,发展一种主被动微波联合反演植被覆盖地表土壤含水量模型;最后,在江淮地区开展反演试验,利用观测的土壤湿度数据进行反演结果的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
杨振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他不仅在科学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科技发展上,特别是在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问题上,提出了诸多富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
以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为基本假设,西方戏剧的发生与酒神祭祀仪式有关;中国戏剧界近些年对中国民间宗教仪式性戏剧的研究表明,中国戏剧同样和祭祀仪式有着内在的联系。古希腊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