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RP侧铣轴向受迫振动对加工质量影响及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b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轻质、高强且性能可设计,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器、高铁等高端装备中。CFRP构件常以近净成形的方式实现材料-结构一体化制造,但为满足高端装备构件严苛的尺寸、形位精度要求,其在装配前仍需进行大量的侧铣加工。在侧铣过程中,为给刀具预留出充足的走刀空间,构件往往需悬出夹持工装一定距离,形成悬臂夹持状态。在这种夹持形式下,由于工件待铣削区域所受到的沿刀具轴向的约束作用较弱,工件在刀具切削作用下极易在该方向产生明显的受迫振动,即“轴向受迫振动”。这种振动将直接影响CFRP中纤维在刀具作用下的受力状态,使得纤维与树脂的共去除过程相比于稳定切削时更为复杂,进而给CFRP低损伤铣削工艺的制定带来更大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从纤维、树脂去除的细观层面,建立了虑及沿刀具轴向振动作用的CFRP切削仿真模型,研究了振动对CFRP材料去除过程的影响;基于此,针对典型铣削刀具,制定了合理控制振幅的铣削工艺方案,从而进一步提升CFRP构件的铣削质量。具体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基于CFRP的铣削表面形貌,对比分析了典型纤维方向CFRP侧铣质量受轴向受迫振动影响的敏感程度,发现了135°相比于其他典型纤维角度受振动影响明显更大。考虑到CFRP表层纤维与中间层纤维被切削时所受轴向约束作用的差异性,分别建立了虑及振动作用下敏感纤维方向CFRP表层、中间层的细观切削模型;(2)改建了CFRP综合性铣削实验平台,实现了“力-振”一体化在线测量,通过实验与仿真方法综合分析了轴向受迫振动对CFRP侧铣质量的影响,即振动可将中间层纤维的弯曲变形向多个方向分散,从而避免其变形过大,对表面空腔缺陷起到抑制作用;而对于表层纤维,振动则会加剧其向弱约束侧的变形,加重毛刺与撕裂损伤;(3)依据轴向受迫振动对CFRP侧铣质量的影响,针对工程中常用于CFRP铣削的直刃铣刀,通过开展工艺实验,确定了既能改善中间层表面铣削质量、又可避免表层损伤产生的轴向振幅范围。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悬长CFRP工件,通过优选刀具径向进给速度与切削深度,制定出CFRP合理控振工艺方案,有效地改善了侧铣加工质量;(4)针对CFRP专用低损伤铣削刀具—多刃微齿铣刀,分析了其与直刃铣刀去除材料形式的差异;确定了提升加工质量的振幅范围;对微齿铣刀进行了参数优化,发现适当减小右旋刃后角可提高左旋刃参与切削长度,抑振效果较好同时提高加工效率;通过优选进给速度与切削深度,制定出适用于不同悬长CFRP工件的抑振工艺方案。
其他文献
钢悬链线立管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立管,它具有造价低,对浮体运动的适应性强,施工操作简便快捷,并且可以在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中运作等优点,所以,钢悬链线立管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和重视。钢悬链线立管一部分在水中形成悬垂的姿态,另一部分浅埋在土中,两部分连接的部分称为“触地点”,钢悬链线立管在触地区的管土相互作用是预测管道疲劳寿命的关键。目前存在三种主要的管土相互作用的模型:Randolph和Qu
为保障石油天然气运输安全,我国展开了针对油气管道视频、图像、雷达等各类数据的分析研究工作。然而现阶段油气管道数据的管理组织方式刻板繁琐,存在数据管理低效,再利用困难,数据关系分析、历史追溯操作繁琐等问题。应中石化大连研究院需求,本文旨在开发一个满足自动化数据注入、数据清洗、数据质量分析需求,并提供风险数据分析和定制化检索服务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数据管理分析系统。本文的重点在于将知识图谱概念与油气管道数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晶体化合物,广泛赋存于永久冻土区和海底沉积物内,是未来重要的天然气来源。多孔介质是自然界水合物赋存区域的主体,其控制水合物在表面的聚集能力和传质系数进而影响水合物生成。探明多孔介质内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动力学是揭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生成的前提与基础,关键科学问题是如何定性、定量阐明多孔介质内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特性及其影响机制。由于水合物生成在时间上是一个先成核后生长的
煤热解耦合化学链气化系统,是结合煤固体热载体热解技术而提出的一种联产焦油和合成气的固体燃料化学链气化耦合工艺,该系统通过载氧体循环为煤热解提供热量,煤热解半焦与含酚废水作为化学链气化的原料和气化剂,实现了煤炭的梯级转化与能量高效利用。本文针对耦合系统核心反应单元——煤焦化学链气化单元,从热力学可行性分析、工艺条件优化以及Fe基复合载氧体的制备与测试三个方面对其展开研究。(1)通过热力学软件对Fe2
红外隐身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领域,红外隐身材料作为主要手段却存在诸多弊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结构色,利用干涉衍射等光学现象达到在特定波长范围的较高反射率,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实现红外隐身,利用仿生技术模拟生物结构为红外隐身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利用鲍鱼壳珍珠层的微观结构构建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引入入射波并构筑边界条件,模拟结构在中远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使用Comsol的波动光学模块完成了鲍鱼壳
近几年提出了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固态流化法,因其无需建立封闭的开采环境,开采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采用固态流化法开采时,需要通过立管把天然气水合物的颗粒水力提升到海面,对输送系统要求较高,因此有必要对输送天然气水合物颗粒的立管内流场特性进行分析,为立管安全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利用ANSYS FLUENT软件中的欧拉-欧拉模型,以垂直立管为基础,考虑了立管在深海中的弯曲和振动状态
径流式气波引射器因其增压效应引起性能提升在压力能回收领域被广泛的关注,但是径流式气波引射器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消耗外部动力较多的缺点,这严重制约了其推广与应用,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要确定径流式气波引射器轴功的变化规律,所以本文在不考虑传动部件之间摩擦力产生力矩和启动力矩的情况下,借助Fluent软件对径流式气波引射器流道内部的气体对流道的作用力矩而产生的轴功进行分析。基于压力波产生的机理和运动特性给出
作为深海油气资源开采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立管结构物在复杂的海况条件下极易遭受涡激振动诱发的结构损伤破坏。其中水流作用引起的涡激振动是立管结构疲劳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准确预测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涡激振动(VIV)引起的深海立管振动响应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立管损伤程度,可以有效提高立管的疲劳寿命并提升经济效益。作为立管涡激振动研究分支之一的立管受迫振动问题,其对于预报立管涡激振动具有重
在经济增长和绿色发展的双重要求下,天然气水合物成为我国重点开发利用的一种新型能源,同时,抑制油气管道中水合物的生成和聚集对于保障运输安全至关重要。甲烷-盐水和油-水界面在天然气工业中普遍存在,确定其界面性质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和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263.15 K~283.15 K,1 MPa~10 MPa,离子质量分数为0wt%~25wt%的条件下,对甲烷-盐水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分子动力学模拟
煤焦油沥青作为一种优质的功能碳材料前驱体,具有残碳高、成本低、易石墨化的特点,其碳化材料在新能源行业被广泛应用。如何通过煤沥青改性,调整其碳化过程,优化碳材料的结构排列,更加易于石墨化,改善碳化材料的应用性能,是目前煤化工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而将高分子聚合物直接加入煤沥青中,二者相容性较差,做不到均匀分散,如何实现聚合物单链段在煤沥青中的精细分散,从而通过聚合物结构调控煤沥青碳化过程和微观结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