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临床病例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lwz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59例子宫穿孔(uterine perforation)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子宫穿孔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优化诊疗方案,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9年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明确诊断为子宫穿孔的5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率及均数),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年龄分布特点:59例子宫穿孔患者的年龄为20-80岁不等,平均年龄44.86±2.139岁,中位年龄44岁。按10岁一个年龄段划分,<30岁12例,占20.3%;30-39 岁 14 例,占 23.7%;40-49 岁 11 例,占 18.6%;50-59 岁 7 例,占11.9%;60-69岁9例,占15.3%;≥70岁6例,占10.2%。按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18~44岁年轻组30例,占50.8%;≥45岁中老年组29例,占49.2%。绝经前子宫穿孔患者36例,占61.0%;绝经后子宫穿孔患者23例,占39.0%。不同年龄段子宫穿孔发生率不同,子宫穿孔患者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尤其处于30-39岁年龄段,绝经后女性多见于60-69岁年龄段。2.子宫穿孔的分类:59例子宫穿孔患者依据有无外源性因素分为:自发性子宫穿孔35例,占59.3%;继发性子宫穿孔24例,占40.7%。依据穿透子宫肌壁程度分为:部分性子宫穿孔(未穿透浆膜层者)10例,占16.9%;完全性子宫穿孔(穿透浆膜层者)42例,占71.2%;穿透子宫肌壁程度不详者7例,占11.9%。依据是否伴有周围脏器损伤分为:单纯性子宫穿孔37例,占62.7%;复杂性子宫穿孔22例,占37.3%。对子宫穿孔有无外源性因素与是否伴有周围脏器损伤相比较,自发性子宫穿孔常表现为单纯性穿孔,继发性子宫穿孔常表现为复杂性穿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穿孔的病因: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与宫内节育器相关子宫穿孔患者27例,占45.8%;与子宫炎性疾病相关子宫穿孔患者12例,占20.3%;与瘢痕子宫相关子宫穿孔患者11例,占18.6%;与其他宫腔操作相关子宫穿孔患者6例,占10.2%;与恶性肿瘤相关子宫穿孔患者2例,占3.4%;与妊娠相关子宫穿孔患者1例,占1.7%。4.子宫穿孔的临床表现: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有症状者52例,占88.1%;无症状者7例,占11.9%。52例有症状者中,单纯性腹痛者9例,腹痛伴有腹膜炎症状者8例,腹痛伴有阴道流血者6例,单纯性阴道流血者5例,阴道流血伴有分泌物异常者3例,单纯性分泌物异常者3例,腹痛伴有分泌物异常者2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腹膜炎症状者2例,其他症状者各1例,共计14例。子宫穿孔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分泌物异常以及腹膜炎症状。5.子宫穿孔的诊断方法:59例子宫穿孔患者均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通过1种检查手段明确诊断者31例,占52.5%;其中行妇科彩超检查确诊者15例,行全腹CT检查明确诊断者15例,行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者1例。余28例通过妇科彩超检查加其他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占47.5%;其中行妇科彩超+全腹CT检查者22例,行妇科彩超+全腹CT+盆腔MRI检查者2例,行妇科彩超+全腹CT+膀胱镜检查者2例,行妇科彩超+腹部平片检查者1例,行妇科彩超+腹部平片+全腹CT检查者1例。可见,妇科彩超检查是诊断子宫穿孔的主要手段,CT检查可进一步证实有无子宫穿孔。6.子宫穿孔部位: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有明确记载子宫穿孔部位者52例,7例不详。在52例明确记载穿孔部位患者中,子宫前壁穿孔 23例,后壁穿孔9例,宫底部穿孔5例,前后壁均穿孔4例,侧壁穿孔3例,宫角部穿孔3例,宫颈部穿孔1例,子宫后壁+宫底部1例,子宫后壁+宫颈部1例,子宫后壁+宫角部1例,宫底部+宫角部1例。其中伴发临近脏器损伤者22例,包括:肠管损伤者15例,宫旁组织(包括卵巢、子宫韧带、输卵管)损伤者5例,膀胱损伤者2例。部分性子宫穿孔(未穿透浆膜层者)10例;完全性子宫穿孔(穿透浆膜层者)42例;穿透子宫肌壁程度不详者7例。在42例完全性子宫穿孔(穿透浆膜层者)患者中,穿孔部位大小不超过1cm者30例,大于1cm者12例,其中最大直径达7cm。可见,子宫穿孔多见于子宫前壁穿孔,常为完全性穿孔,且多数穿孔部位不超过1cm。7.治疗方法: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急诊手术治疗者32例,占54.2%,非急诊手术治疗者27例,占45.8%。其中57例患者于我院行手术治疗,占96.6%;2例患者由外院手术后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占3.4%。我院57例手术患者中,22例患者行经腹子宫缝合修补术,12例患者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7例因子宫穿孔部位无出血未予特殊处置,7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缝合修补术,4例患者腹腔镜中转开腹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电凝术,2例患者行宫腔镜热球电凝术,1例患者仅行经腹探查术。可见,子宫穿孔患者多数经开腹手术治疗。8.误诊情况: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误诊2例,占11.1%;为绝经后高龄患者,分别为62岁的宫颈癌患者和73岁的子宫内膜炎患者。9.住院时间:59例子宫穿孔患者住院时间3-23天不等,平均住院时间10.15±0.621天。其中住院时间小于7天者9例,占15.3%;住院时间7-13天者40例,占67.8%;住院时间大于14天者10例,占16.9%。急诊手术组患者最短住院时间3天,最长住院时间23天,平均住院时间10.34±0.948天;非急诊手术组患者最短住院时间3天,最长住院时间22天,平均住院时间9.93±0.779天。可见,急诊手术与非急诊手术比较,住院时间无差异。结论:1、子宫穿孔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以30-39岁年龄段多见,绝经后女性多见于60-69岁年龄段,绝经后伴有腹膜炎症状的妇女更易误诊。2、不同年龄段妇女子宫穿孔病因不同,绝经前子宫穿孔多与宫内节育器及宫腔操作等外源性因素相关,多为复杂性穿孔;绝经后子宫穿孔与宫腔积脓、子宫恶性肿瘤等疾病相关,多为单纯性穿孔。3、妇科彩超检查是诊断子宫穿孔的主要手段,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可重复性强、价格低廉等优势;CT检查可进一步证实子宫穿孔。4、不同病因导致的子宫穿孔发生部位不同,与节育器相关的子宫穿孔常见于子宫前壁,且多伴有周围脏器的损伤;其他宫腔操作相关的子宫穿孔常见于子宫底部;子宫炎性疾病相关的子宫穿孔常见于子宫后壁。5、子宫穿孔患者多需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抗感染等治疗对愈后十分重要。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多项研究发现具有闭合环形结构的环状RNA(circRNA)作为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ncRNA)参与着肝癌、鼻咽癌、肺癌及食管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ZHAO等人研究发现circ-HOMER1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其在肝癌细胞高表达,通过调控下游作用位点miR-1322及CXCL6促进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1]。Circ-HOMER1在结直肠癌中尚无相关报道,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治疗过程中,膀胱体积的变化对于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影响,为本研究单位在宫颈癌外照射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疗科行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外照射调强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计54例,FIGO分期为ⅠB2、ⅠB3和ⅡA2期。行CT模拟定位,定位前嘱患者憋尿至舒适状态并已做好肠道准备。放疗科医师先勾画危及器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符合入组标准的127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整理其临床资料,包括确诊乳腺癌和骨转移的时间及年龄、月经状态、体重指数(BMI)、手术方式、肿瘤位置、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浸润、雌激素受体(ER)状
目的:分析肺免疫预后指数(Lung Immune Prognostic Index,LIPI)评分与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m NSCLC)临床病理特征和疗效预后的关系,探讨LIPI评分是否与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相关,从而为此类患者的疗效预测、预后评估提供简便、可行的实验室指标。方法:筛选2015年1月1日至2020
目的:通过对梅尼埃病患者进行内耳钆造影MRI检查,探讨内耳钆造影MRI技术在梅尼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梅尼埃病患者患耳内淋巴积水程度与其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眩晕门诊确诊为梅尼埃病患者122例,所有患者均在行纯音测听检测后行内耳钆造影MRI检查,耳鸣患者进行耳鸣匹配检测。经静脉注射双倍剂量钆布醇4小时后行内耳钆造影MRI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疾病的主要死因之一。据调查,中国癌症标化发病率为201.7/10万,位居全球第68位;同时,中国癌症标化死亡率为130.1/10万,位居全球癌症死亡率第12位。食管鳞癌是我国高发和高致死的恶性肿瘤之一,缺乏早期典型症状,多在中晚期确诊,预后很差。手术是ESCC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胸腔镜食管切除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不能手术
目的:通过对36名在本中心放射源活度不同时接受近距离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探索放射源活度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近距离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将符合条件的患者根据其接受近距离治疗时放射源活度高低分为低放射性活度组与高放射性活度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测量并计算其近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人体成分与外周血炎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识别高危人群,为癌症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对2013年05月至2017年07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肿瘤科收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人体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子分型、实验室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rimary plasma cell leukemia,p PCL)是一种罕见、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率约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0.5%-4%。尽管近年来对其治疗手段不断更新、强化,但p PCL患者疾病缓解率、生存期仍不如MM。目前,p PCL的临床数据大多来源于小型回顾性研究,结果间异质性较大,对其独特的临床、
背景与目的:HDP是全球范围内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若不能及时辨判、干预,会对母儿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目前HD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清晰阐明,已有研究表明孕前BMI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不良是HDP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有较多关于孕前BMI和GWG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但是针对HDP孕妇的研究结果很少。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通过对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试图分析孕前BMI和GWG对H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