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流动人口逐渐增多,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流动人口大军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多来自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由于受语言、文化风俗、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流入地的生活困难较大,需要社会保险制度为他们提供基本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了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保状况,探究其深层次的影响因素,本文以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样本,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保状况进行了研究。   在数据和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了由国家计生委主持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2011年数据,调查对象是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106个城市中跨县、市、区流动且在流入地居住达一个月的劳动年龄段人群。此次分析的样本中汉族为54598人,占总流动人口的94.2%,少数民族为4084人,占5.8%。在测量变量上,采用了个人基本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婚姻状况、职业类型、上月收入及来本地时间;企业变量包括就业单位性质和是否给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对影响社会保险参保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四个险种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基本特点为年龄偏低,男女性别比较均衡,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多为农业户口,未婚比例较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呈长期化趋势,就业比例较高,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较低。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出地总体的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其中,新农合的参保率最高,其它各险种的参保率都不到一成。在流入地社会保险参保率较流出地高,但总体仍处于偏低水平。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参保率最高的险种,参保比例超过两成,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参保比例都在一成左右。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从个人因素看,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对其参保产生显著影响。受教育水平越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参保率越高。婚姻状态为在婚和离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保率高于未婚流动人口。来本地时间越长,参加各类保险的比例越高,尤其是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从事的职业类型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的参保率低于其它职业,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从事该行业的占到约一半。   企业因素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主要集中在就业单位性质及是否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性质按参保影响程度大小排列为: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国有及控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保率明显高于签订临时合同的,而签订临时合同的参保率又高于不签订合同的。政府因素表现在社会保险政策制定及对用人市场和企业的监管方面。
其他文献
农业种子的生产和使用两端,都和农民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种子安则农民安,种业强则农业强。农业种子产业是我国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芯片“产业,农业种子安全则是保障国家粮食、食
作为享誉世界的法哲学大师,德沃金的法学理论成果包括法律原则理论以及权利法理论。当前世界法学界对于德沃金法律原则理论的研究丰富,产生了很多理论成果,但在其理论体系与司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