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 SHS重力法制备钢管内壁陶瓷涂层,能有效提高其耐磨、耐高温性能,满足苛刻环境条件下的应用。传统 Al-Fe2O3体系制备获得的单相 Al2O3涂层,由于受到工艺条件和反应过程影响,因此往往致密度较低,与基体的结合力较差。 本文以 Al-Fe2O3为主反应体系,采用 SHS-重力法研究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反应物料的填充密度、单一添加剂 CrO3、TiO2对涂层质量的影响。在以上的基础上,采用由(2Al+Fe2O3)、(2Al+CrO3)与(4Al+3TiO2+3C)组成的复合体系,并以 Ni为添加剂,通过调整体系的配比,制备获得钢管内表面性能优良的陶瓷涂层,提高了涂层的致密度以及其与界面的结合强度,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根据热力学理论计算出本实验条件下,反应物料的填充密度范围为1.1g/cm3~1.9g/cm3。根据实验结果,最终确定本实验条件下反应物料最佳填充密度为1.5g/cm3。 添加 CrO3会对涂层质量产生双重影响,除能消除 FeAl2O4铁铝尖晶石相,提高涂层的显微硬度,还提高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但是当添加量超过6%,致密度会降低。添加 TiO2,会降低涂层的显气孔率,提高涂层的致密度。Ti元素向陶瓷层与基体的结合面附近聚集,改善了两者的润湿性,提高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当TiO2添加量为8%时,复合管的剪切强度达到极大值。因此,本实验TiO2最佳添加量为8%。 在(2Al+Fe2O3)、(2Al+CrO3)与(4Al+3TiO2+3C)的复合体系中添加Ni粉,能提高涂层的致密度。还有助于促进液相传质,使得基体中的 Mn元素扩散至界面富集,提高抗剪强度。并通过实验,研究出最佳配比:73%的(2Al+Fe2O3)、15%的(2Al+CrO3)、10%(4Al+3TiO2+3C)以及2%的SiO2,该配比制备出的涂层厚度均匀,涂层致密度达到3.88g/cm3,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为32MPa,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