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向政策”是印度上世纪90年代出台的一项重要外交战略,进入21世纪后,东向政策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本文在简要介绍印度“东向政策”进入第二阶段前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辛格政府执政时期印度“东向政策”的演变和发展特点,以及推动这一变化的国内和国际因素,总结了辛格政府“东向政策”所取得的成效,并对印度国内经济、印中关系、地区及国际秩序的影响进行分析。进入21世纪后,印度通过经济改革,国内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服务业飞速发展势头猛烈。然而印度国内经济仍存在隐患,体现在印度国内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其一是城市与农村的资源分配不均衡;其二是个人财富分配的不均衡。印度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支有限,需要引入国外投资来完善国内的基础设施,而“东向政策”便是吸引外资的一条重要渠道。2001年,9·11恐怖袭击的爆发,引起世界各国对安全问题的强烈关注,也为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反恐”提供了契机。东盟国家间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并于2002年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大幅降低贸易关税,为区域内各国带来了切实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让印度看到了“东向政策”具有的更大潜力。印度自独立以来,在开国总理尼赫鲁的影响下,一直具有强烈的大国情结,渴望被认可为世界大国,这也影响着“东向政策”的发展。辛格政府上台后,在巩固第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施展“大国抱负”,采用“大国平衡外交”的战略手段,拓展东向外交版图,大力发展区域合作,扩大印度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积极与亚太各国开展经贸、安全领域的合作,印度一方面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建立“印度—东盟自贸区”,并把合作领域拓展到军事安全领域。另一方面,印度将视野放在加强与中、日、澳等亚太大国之间的联系上来。印度与中国同为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两国由于历史遗留的边境问题而存在隔阂,两国在20世纪爆发了三次边境冲突,并一度导致关系降至冰点,中印两国先后经历改革开放,并在21世纪迅速崛起,成为新兴国家的代表,如何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成为了辛格政府“东向政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印日关系在21世纪迅速升温,主要得益于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并在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问题上相互支持,此外,两国由于历史原因在领土问题上均与中国存在争议,对于中国的迅速崛起十分敏感,彼此走近也有着制衡中国的考虑。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印度形成良好的互补,印度“东向政策”第二阶段发展与澳大利亚的关系,可以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辛格政府“东向政策”第二阶段的发展,使印度摆脱了冷战结束后的外交孤立局面,成为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亚太地区的双边、多边以及地区事务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