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lass Menagerie-A Song of Escapists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enhu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玻璃动物园》是被广为研究的美国经典著作之一。多数批评侧重于以下两方面:首先:作为一部“回忆剧”,《玻璃动物园》向读者揭示一个人过去的经历往往对现在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次,故事发生经济大萧条时期,此时的美国正处于战争边缘,该剧主要反映剧中人如何应对社会剧变和个人生活的变化。所有这些研究都揭示了该剧的深刻主题,然而这些研究对《玻璃动物园》所蕴含的逃避主义这一主题却涉及不多。事实上,田纳西.威廉姆斯巧妙地将逃避主义这一主题贯穿全剧。基于对逃避现实的典型形象的分析,本文提出逃避主义是本剧的中心议题。  本文通过研究剧中人逃避现实的方式和探讨他们采取各自逃避方式的重要意义来加强“逃避主义”这一中心论点。本文提出,空间的消失,现实和自我理想的冲突以及自身的软弱是导致剧中人逃避现实的源泉。  文章由序论,正文和结论构成。正文四部分将分别论述与逃避主义有关的特定主题。第一章以阿曼达·温菲尔德为例,运用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的“空间理论”阐释空间的消失导致对生活的逃避态度这一分论点。第二章采用弗洛伊德理论研究汤姆·温菲尔德和吉姆·奥康纳逃避现实的生活态度,提出现实社会和个体的自我理想发生冲突是诱发的逃避现实的原因之一。第三章以劳拉·温菲尔德为例,运用德国心理学家凯恩·霍妮的新弗洛伊德理论研究由于身体和精神的脆弱产生的逃避现实的处世态度和方法。第四章主要阐述,虽然剧中人逃避现实,但是他们仍然试图与他人,与社会沟通。不幸的是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对生活的逃避态度往往使沟通以失败告终。最后文章的结论:剧中处处充斥着逃避主义的气息。田纳西·威廉姆斯一面,通过该剧反映自身的痛苦经历,另一方面,向人们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那就是,虽然生命很脆弱,生活很艰辛,人与人之间存在沟通困难,但是人们仍不断探索生存之道。这就是《玻璃动物园》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剧作家在剧本中如何更改和转变逃避现实的典型形象,使这些形象不仅仅反映了特定个体和家庭的苦难,而且揭示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从而使该剧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义。
其他文献
隐喻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的亚里士多德时期。传统的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语言的非常规用法。然而,1980年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是一个极具
尤金·奥尼尔(Eugene Gladstone ONeill)是美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戏剧家之一,可比肩现代最优秀的作家,如易卜生萧伯纳等,而且可以跟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和莎士比亚相媲美。
弗兰恩·奥布赖恩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爱尔兰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虽然他的小说从未进入畅销书的行列,但是却获得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高度评价。小说《双鸟戏水》是
近年来,英语学习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针对儿童的各类英语学习方法层出不穷。很多早教中心也引进了发达国家教授母语或者第二语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笔者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
近几年来,中国国内住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外学者们主要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领域对住房和住房制度进行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旅游业的全球发展。红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浪潮中新兴的一种主题文化旅游产业。江西,作为红色中国的摇篮,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可圈可点,拥有十分丰富的红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