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信仰之重建——解决道德危机之路:宗教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危机的实质是信仰危机,道德信仰危机的根源是工具理性主义的泛滥和宗教的高度世俗化、边缘化。要解决道德危机,就要重新确立人们对道德的信仰,要重新确立道德信仰,就必须回归宗教,特别是向传统宗教的回归。宗教具有心理调适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控制功能、个体社会化功能、认同功能和文化功能,在重建道德信仰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宗教的社会功能,借助宗教资源来重新确立人们对道德的信仰:以宗教信仰作为道德的信仰基础,为道德的信仰化提供归宿;以宗教信仰的神圣性赋予道德判断以神圣权威;以宗教信仰的终极性赋予道德信仰以终极价值和终极目标;以宗教道德作为道德信仰体系的主体;以宗教信仰引导社会成员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以宗教的善恶抱应和天堂地狱等观念为道德实践提供根本保证。在现实的道德重建中,我们应以中国传统宗教儒、释、道三教为主体,以儒教为核心,融合各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宗教信仰要素,借鉴世界各宗教的有利因素实现儒教的现代性转化,重建我们相对统一的宗教(即新儒教)和道德信仰(即新儒教道德),走出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的困境。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50年代科学社会学作为一门社会学学科建立以来,对科学共同体以及其内部结构及运行机制的研究就是科学社会学首要的研究问题。以默顿学派为首的科学社会学主流认为科
学术交流与知识产权问题都是当代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二者对科学的发展和科技创新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理想状态中,我们期望学术交流中的信息能够是及时、充分和可靠的。但是在现
奥古斯丁探讨恶的问题从而认识到人的自由意志,而从自由意志中找到了人的原罪的起因,创立、成熟了原罪说。而原罪之下的人在败坏中不能自拔,“不得不犯罪”,从而必然仰赖上帝的恩
学位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使得工作时间日渐缩短,随之而来的是自由时间的不断增加。正是自由时间给了休闲得以充分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双面真理说,即承认某些矛盾αΛ-α为真的理论,是澳人利亚逻辑学家普利斯特创立的一种逻辑理论。该理论以一种三值(真、假、既真又假)非经典逻辑LP为基础,包容说谎者悖论等矛盾,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