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互联网金融平台第一次以一种的格局见诸媒体,之前,虽然各银行、券商及基金等创通金融机构纷纷将自身部分业务进行网络化处理,但其实质内核依然不能脱离传统金融的范畴,而自2011年陆金所正式挂牌成立后,网络金融平台无论从市场体系还是整体的资本运营模式都使传统金融市场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本文看来网络金融平台是相对于实体金融平台的一次巨大的实践创新,是我们国内对金融市场还没有彻底开放的情况下对市场实际利率的一次证伪行为。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与传统金融平台相对完善的数据处理及业务运作模式相比,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依然处于良莠不齐的竞争阶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投资方与融资方的相关产品信息面的不平衡,二是网络金融平台的管理者与投资者很难选取相应的客观数据标准来进行风险的有效调控及避免。P2P风险的频发更加凸显了类似问题研究的必要性。互联网金融作为虚拟平台,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政策规定类对平台进行合理的规则规范。2015年如“E租宝”等相关事件的发生更是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蒙上了阴霾。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研究,依据“三性原则”筛选出能够反映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行状况的6个指标,参照并借鉴了相关网络评级平台的数据分析模式,根据目前主流网络金融平台尤其是P2P平台的主要运营数据筛选相关指标,最后经计算得出反映P2P平台安全程度的指数——FSI(Financial Security Index),并运用FSI指数分析结果对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P2P平台金融安全状况进行了评判。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在2014年之前总体增速水平较高的情况下,P2P平台风险敞口未能有效得到显现。目前在经济发展速度下行情况下,P2P平台的风险凸显,急需监管层出具相关政策进行相关整顿及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