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化石燃料的迅速减少和能源需求的增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并研究新的储能装置已经迫在眉睫。超级电容器是采用电极与电解质之间形成的双电层界面来存储能量的新型电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化石燃料的迅速减少和能源需求的增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并研究新的储能装置已经迫在眉睫。超级电容器是采用电极与电解质之间形成的双电层界面来存储能量的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它具有充电时间短、可靠的循环稳定性、良好的温度特性、节能环保等优点。为制备出性能优越的超级电容器,关键在于研发出适合不同电解液的电极材料。目前,应用于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主要有碳系材料、金属化合物材料、导电聚合物材料等,而这些材料的资源一般为一些不可再生的材料,如:煤炭、石油及其衍生产品等,并不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生物质材料,尤其是一些生物质废弃物,由于其低廉的成本、可再生性、易获得性和环境友好性,可作为制备电极材料的优良资源。本文采用黑枸杞枝条为基本原料,然后利用不同的方法对其碳化活化,制备出了几种性能优异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同时,对制备的材料进行结构和形貌等系统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1)以黑枸杞枝条为原料,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分别以KOH、NaOH、Na2CO3为活化剂,通过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考察了活化剂碱性对制备材料比表面积及电容性能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合黑枸杞枝条的活化剂为KOH。然后以KOH为活化剂,进行优化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条件和参数下制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为:KOH与黑枸杞枝条碳化产物比为3:1,活化温度为900℃。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的碳材料具有高达2046.07 m2 g-1的比表面积,当电流密度为1 A g-1时,比电容能达到355.7 F g-1。此外,当电流密度为2 A g-1时,经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制备电极材料的电容保持率可达到初始值的93.6%。(2)以自制的生物质碳和聚丙烯腈为碳源,掺杂ɑ-环糊精,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纳米纤维布。碳化前,使用中温α-淀粉酶对环糊精进行水解,然后在800℃条件下高温碳化2 h制得多孔碳纳米纤维。在ɑ-环糊精掺杂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多孔碳纳米纤维材料比电容为215.8 F g-1(1 A g-1)。当电流密度由1 A g-1增加至10A g-1时,电容保持率约为78.31%。为进一步提高电极材料的功率密度,在最佳酶扩孔的基础之上,探索了醋酸锌的添加量对制备材料电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少量醋酸锌加入后,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到340.75 m2 g-1,且同时具有微孔、介孔和大孔的孔隙结构。电容性能也提高到262.2 F g-1,在电流密度为2 A g-1下,经过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5.19%,可作为优异的电极材料。(3)以自制的生物质碳和聚丙烯腈为碳源,以乙酰丙酮铁为铁源,采用简单的静电纺丝法制备了Fe2O3/CNFs复合电极材料。探索了乙酰丙酮铁的添加量及活化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制备的Fe2O3/CNFs复合电极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容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 A g-1时,比电容能达到653.8 F g-1。当电流密度从1 A g-1增大到10 A g-1时,其电容保持率为73.57%。在电流密度为2 A g-1下经1000次恒流充放电测试后,电容保持率为87.3%。将Fe2O3/CNFs复合材料组装成纽扣式对称超级电容器。结果表明,以该材料组装的对称超级电容器在水系电解液中,其电位窗口可达到1.2V。
其他文献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属半翅目蚜科,不但刺吸为害小麦叶片和穗部,还可分泌蜜露造成小麦煤污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是山东麦区麦蚜的优势种群。目前对麦长管蚜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普遍存在农药过量使用、农药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探索减药增效新途径,本研究通过药剂筛选、直接减药、混配减药为选择防治麦长管蚜药剂及用量提供参考;同时,对3种植保机械的各项参数进行了对比,为植保机
全国矿山遥感监测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国情调查工作。在矿山遥感监测过程中,采取先进的遥感调查技术,积极开展矿山环境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工作,维护正常的矿业秩序管理工作,为各级矿政管理部门取得了大量客观的全国性的基础数据,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矿山遥感监测体系。这套监测体系为提升矿产资源规划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实施矿山环境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近年来,国家相
本文针对自升式海洋平台主柴油发电机组水冷系统在高浊度海域难以使用的难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水冷制约因素并制定了针对性解决方案。完成的主要工作是对过滤设备进行了选型
作为极端环境中常见的微生物,嗜盐菌存在于高盐湖泊湿地等环境下。近年来,随新的嗜盐菌不断分离,对其功能的探索也在同步开展。而对于嗜盐菌的系统研究,是揭示其调节高盐湿地功能、改善恶劣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盘锦湿地占地面积约31.5万公顷,为高盐碱地带,其土地含盐量较高,同时,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围绕盘锦湿地嗜盐菌的构成进行系统研究,是全面揭示该湿地生态活性的重要切入点。基于此,
非线性现象是一种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任何一个自然界的物理系统都是非线性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线性假设无法满足对物理系统模型的精确描述,非线性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非线性声学是非线性科学其中一个分支,当声波的振幅足够大或者介质非线性产生作用时,非线性项不能忽略,声波也不满足叠加原理。声波非线性互作用会产生和频波、差频波以及高次谐波;由于高次谐波在水介质中传播时,衰减系数较大,所以主要
自诞生以来,永磁同步电机在工业领域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由于电机在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中工作,在长期连续运行期间,电机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故障,给设备和系统带来灾难。因此,研究永磁同步电机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变得尤为重要。在多种多样的故障诊断技术中,本文研究了基于稀疏表示的诊断技术,包括使用稀疏表示来提取永磁同步电机的故障特征、进行故障分类,并将其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进行结合。同时,本文利用L
本论文介绍了反鸟类的研究简史、地质背景、和反鸟类生态类型。整理归纳了迄今外止已公开发表的反鸟化石名录,目前为止,中国已正式报道的反鸟类已达53个。本论文主要对发现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中的一件反鸟类标本进行生物学特征及系统发育研究。运用传统的骨骼形态描述方法,对标本的骨骼进行详细的系统描述,根据反鸟类的近裔特征确定标本属于小型反鸟;同时,根据头骨及后肢的形态特征可判断其为一小型树栖反鸟
王中林老师创立压电电子学效应后,此领域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研究团队致力于压电电子学理论和器件的研究。然而,之前对于压电电子学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仅仅拥有一个或者有限个界面的器件或系统中。由于取向的不可控,压电电子学效应在由大量界面组成的包含数以百万计的压电单元的系统中只能起到非常有限的作用。直到现在,对包含大量界面的体材料施加压应力还没有报道过电导率降低或者不变的情况。因此,探索含有大量界面
放线菌(Actinomycesbovis)是一类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重要微生物资源,是天然抗生素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极端环境的放线菌,具有特殊的生理特性和代谢机制,能够产生特殊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寻找挖掘新型天然抗生素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以从新疆盐碱地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高抑菌活性的丝状菌作为出发菌株,在确定分类归属的基础上,从生物学活性、发酵条件、抑菌物质的分离纯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为进一步
本研究前期通过对318份玉米自交系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克隆到一个纹枯病抗性基因ZmFBL41。在玉米自交系B73中,ZmFBL41编码F-box蛋白,负调控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ZmFBL41蛋白是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Skpl-Cullins-F-box,SCF)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感病型玉米B73中介导SCF复合体对肉桂醇脱氢酶ZmCAD的降解,使得木质素合成受阻,积累量下降。而在抗病玉米自交系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