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研究肝移植手术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寻找影响其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为进一步实施临床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自2000年起,在某大型三甲医院接受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53例,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以后,以邮寄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根据研究目的选择(1)一般社会人口资料问卷(自制,见附录):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职业、经济状况、供受体关系及亲密度、器官捐献的动机、自愿性、物质依赖等相关情况;(2)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简表中文版):评估不同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3)90项症状清单(SCL-90):分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4)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以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考察不同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对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处理,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one-way ANOVA、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与术后生存质量成显著正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术后是否重返工作岗位、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积极应对、人格因素中C因素稳定性、E因素恃强性、F因素兴奋性和Q3因素自律性以及次元人格因素中外向性、安详机警性、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和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2.与术后生存质量成显著负相关的因素包括:婚姻、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压力情况、术后住院总天数、术后心理状态即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消极应对、人格因素中Q2因素独立性和Q4因素紧张性以及次元人格因素中焦虑性。3.与术后心理状态(SCL-90总分和因子分)成显著正相关的因素包括:术后压力情况、工作请假天数、消极应对、人格因素中的O因素忧虑性、Q4因素紧张性、次元人格因素中的焦虑性、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4.与术后心理状态(SCL-90总分和因子分)成显著负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积极应对、人格因素中的A因素乐群性、C因素稳定性、E因素恃强性、F因素兴奋性、G因素有恒性、H因素敢为性、Q3因素自律性、次元人格因素中的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外向性。结论:1.年龄较大、已婚、教育程度较高、术后无并发症、术后无压力、术后住院总天数较少及术后重返工作的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较好。2.来自家庭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心理支持)较多以及患者对支持利用的程度较大,肝移植术后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较好。3.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患者比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好。4.人格因素中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和自律性越强,以及次元人格因素中适应性、外向性、心理健康程度和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越强,术后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越好。相反,人格因素中忧虑性、紧张性越强,术后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越差。5.患者术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即SCL-90总分和/或各项因子分越高),其生存质量各领域相应也越差。6.除了用生理指标测评来了解患者术后躯体健康以外,对患者进行心理卫生评定以了解其术后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也有重大意义。医生可以根据测评结果,分析可能影响因素,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