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由糖尿病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即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2型糖尿病已成为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罹患阿尔茨海默病(AD)的风险高2到4.3倍。甚至有学者提出AD是3型糖尿病。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心脑血管类药物,其通过阻断缺血性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改善脑血管血流量,减少梗死病灶面积而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观察丁苯酞原液对糖尿病db/db小鼠海马组织核因子κB(NF-κB)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丁苯酞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1 动物分组6 周龄健康雄性db/db小鼠16只,分为两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丁苯酞干预组(DM-NBP组)。同周龄体瘦的、非糖尿病db/m小鼠8只,作为对照组(NC组)。2 药物干预DM-NBP组给予溶解于植物油中的丁苯酞(120mg/kg/d)灌胃,NC组和DM组给予等量的植物油灌胃,持续6周。3 一般情况观察观察小鼠的精神状态、毛色、进水量以及尿量。监测体重及随机血糖。4 行为学检测药物干预6周后进行水迷宫测试(包括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定位航行实验历时5天,记录逃避潜伏期。第6天进行空间探索实验。5 mRNA及蛋白测定行为学实验结束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海马组织中NF-κB、IL-6、IL-1β、TNF-α的m RNA和蛋白表达。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逃避潜伏期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空间探索实验记录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观察NC组精神状态良好、反应灵敏、毛色光亮,尿量及进食水量均正常;DM组和DM-NBP组出现反应呆滞、毛发稀疏、多尿、多饮及多食。丁苯酞干预6周后,DM组及DM-NBP组小鼠的血糖均明显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及DM-NBP组体重逐渐增加,与N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行为学测试结果2.1基础游泳速度DM组与NC组相比,基础游泳速度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与DM-NBP组小鼠间基础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2空间探索实验与NC组相比,DM组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而DM-NBP组能够逆转上述现象,与DM组相比,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定位航行实验实验第1天,各组间逃避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第2-5天DM组与NC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DM-NBP组小鼠有效减少了延长的潜伏期,与DM组相比,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3.RT-PCR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和DM-NBP组小鼠海马NF-κB、IL-6、IL-1β、TNF-α的m RNA表达均增高(P均<0.05);与DM组相比,DM-NBP组NF-κB、IL-6、IL-1β、TNF-α的m RNA表达降低,但仍高于NC组(P均<0.05)。4.Western blot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和DM-NBP组小鼠海马NF-κB、IL-6、IL-1β、TNF-α的蛋白表达增高(P均<0.05);与DM组相比,DM-NBP组的NF-κB、IL-6、IL-1β、TNF-α的蛋白表达降低,但仍高于NC组(P均<0.05)。结论:1.13周龄的糖尿病db/db小鼠海马组织NF-κB、IL-6、IL-1β、TNF-α的m 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存在明显的记忆及学习障碍,认知功能明显下降。2.丁苯酞可能通过下调糖尿病小鼠海马组织NF-κB、IL-6、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发挥抗炎作用而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