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3+离子掺杂的透明玻璃陶瓷的光谱学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omeo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离子掺杂的荧光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灯光照明、平板显示、光学通讯以及制作激光器等领域。晶体和玻璃常常作为稀土离子掺杂的基质材料。作为晶体和玻璃的混合物,稀土掺杂的透明氧氟化物玻璃陶瓷自从被报道之后,吸引了大批学者的研究兴趣。透明氟氧化物玻璃陶瓷不仅具有氟化物晶体良好的光学特性,还具有氧化物玻璃优良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由于掺杂其中的稀土离子一部分优先富集在纳米晶体里,一部分残留在玻璃基质里,为在同一材料中研究玻璃体和晶体的光谱学性质提供了可能。本论文利用低温激光选择激发技术,选择激发两种局域环境稀土离子,分离了晶相和玻璃相Tm3+离子的发射谱,发现玻璃相Tm3+离子更有利于上转换,讨论了两种局域环境稀土离子荧光光谱的温度特性并研究了Tm3+离子掺杂的透明氟氧化物玻璃陶瓷材料在激光辐照下的热传导效应,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Tm3+掺杂含有LaF3纳米晶粒玻璃陶瓷的激光选择激发利用低温下的选择激发技术,研究了Tm3+离子掺杂的玻璃陶瓷的晶相或玻璃相环境的Tm3+离子的光谱特性。两种局域环境Tm3+离子的荧光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环境的Tm3+离子荧光光谱可以通过调谐激发波长来分离。激发光源为红色单色激光时,处于玻璃基质中Tm3+离子发光中心有利于蓝色上转换发射,当激发波长和激发态吸收一致时,获得了最高的上转换效率;当激发波长和基态吸收一致时,处于LaF3纳米微晶内的Tm3+离子发光中心被选择激发,一步荧光强度最大。第二部分Tm3+掺杂的透明氟氧化物玻璃陶瓷荧光光谱的温度特性研究了不同环境和温度条件下Tm3+掺杂的透明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选择激发光谱和荧光弛豫性质。在20 K到450 K的温度范围内,探讨了发光离子的局域环境对荧光光谱温度依赖关系的影响。观测结果显示玻璃环境中发光离子的荧光寿命受温度影响较小,而位于晶相环境中离子的荧光寿命则显示较强的温度依赖特性。分析了选择激发条件下~3H4能级荧光寿命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并对荧光衰减过程的二阶指数行为进行了讨论。第三部分Tm3+离子掺杂的透明纳米玻璃陶瓷的局域热效应研究发光离子在光激发下的光谱性质及动力学过程依赖于发光离子的局域温度,而该局域温度又依赖于样品的环境温度、激发光的强弱、样品的内部结构及其导热性能等。本部分将利用固体中的热传导理论和高分辨激光光谱学方法,对发生在透明氟氧化物纳米玻璃陶瓷中的光致局域热效应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纳米玻璃陶瓷中的热传导性质以及其对掺杂离子的荧光性质的影响。
其他文献
线粒体基因组是研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的最佳模型。通常,后生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在14-20kb,其编码的基因包括22个tRNA、2个rRNA、13个蛋白质基因以及一个AT丰富区。自1981年人类mtDNA测序完成以来,随着现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线粒体基因组已经被提交到数据库中,根据NCBI上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3月已经有1195种后生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被测出,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
LaF3晶体是一种理想的可掺杂稀土离子的低声子材料。然而,较差的化学稳定性和较低的机械强度限制了实际应用。镶嵌有LaF3纳米晶体的透明氧氟化物玻璃陶瓷,它不仅有氟化物晶体良好的光学特性,还具有氧化物玻璃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成为极具竞争力的稀土离子基质材料,特别是在纤维放大器、上转换激光器、三维显示等光电应用方面。本文通过共振和非共振激发Tm3+离子的~1D2能级,对镶嵌有LaF3:Tm3+
截至2009年5,NCBI中已收录的后生动物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共2084物种。其中,六足类动物(Hexapoda)209种,直翅目(Orthoptera)数据为19种,蝗亚目(Caelifera)10种。虽然数据在迅速增长,但对于种类繁多的蝗亚目来说,利用现有数据,即使要说明蝗亚目各总科的关系也存在困难,更不用说各总科内的各个科和亚科的关系了。本研究选取蝗总科斑腿蝗科的斑角蔗蝗、紫胫长夹蝗和小卵翅
算子代数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由于其在数学和其它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在20世纪的前三十年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初等算子是算子代数上一类重要的线性映射.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初等算子的各种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初等算子的范数,初等算子的范数可达性以及与初等算子范数有关的一些集合的稠密性.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在本文中用到的符号,定义和一些比较著名的定理.首先我们介绍了一些
类脂分子是一种双亲分子,它由一个亲水的极性头部和一条或两条疏水的非极性尾部(烃链)组成,类脂分子在水溶液中倾向于形成头部向外、烃链向内的双分子层,类脂双层在适当浓度会形成闭合的泡。实验上观测到形状丰富的闭合膜泡,我们把这种膜泡看作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个平衡态。Canham首先提出膜的曲率弹性模型,后来Helfrich提出了自发曲率(SC)模型。考虑到膜的双层结构,人们又提出了双层耦合(BC)模型和面
在外部环境下,双亲分子水溶液中形成的类脂双层膜可以呈现多种闭合形状。最近实验发现加入一些化学物质比如Talin或去垢剂,在脂膜上能产生稳定的孔,而且也已经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技术,如:电子技术,渗透震动,光学镊子等也能在脂膜上形成临时的孔,但是其中的原因不清楚。日本的Hotani研究小组最近发现当某种特殊的膜蛋白(如Talin)分子加入磷脂泡所在的溶液,这时候就会有开口出现在膜上,这是对开口膜泡研究
本文研究了几类算子方程的解与算子方程和不等式的稳定性问题.全文共分两章.第一章证明了二次映射是偶映射且得到了二次算子方程在不同条件下的精确解;研究了三次映射和四次映射的奇偶性,给出三次算子方程和四次算子方程在不同条件下的精确解;得到了Cauchy-Jensen算子方程在一定条件下的精确解;讨论了一个新的三次算子方程并给出此三次算子方程的通解.第二章研究了算子方程及不等式的稳定性问题.利用不动点的择
解释生物界中斑图的形成机理,是理论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图灵在他最初的论文《形态形成的化学基础》中提出,用一个反应扩散方程组可以描述生物系统中斑图的形成和形态,但这一理论在实验上却从未得以证明.在图灵预言近四十年之后,De Kepper和他的同事们(1990)才首次在CIMA反应中观察到了图灵斑图.Lengyel和Epstein用一个反应扩散方程组刻画了这一著名的实验.本文运用非线性分析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振动和传递能量的性质,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传播的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能量的衰减小。目前,超声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清洗、焊接、加工、提取、检测、医学等各个领域。超声空化是超声技术被应用的基础,其中由超声空化引起了一种将声能转化为光能的现象一声致发光。目前,这种现象倍受科学界的关注。声致发光是指在超声场中,液体中的空化气泡随着声场变化而膨胀和收缩,将声能
发育早期的经历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功能、调节有着深远的影响。就人类而言,出生早期的伤害和药物滥用对HPA轴的功能有长期持续的作用。例如,幼儿期遭受过虐待和遗弃的人,在成年后往往表现为HPA轴的基础活性升高,对剧烈刺激的敏感度增加。而且,这些早期的经历会增加成年后焦虑和抑郁症发病的儿率。出生早期,大鼠和小鼠都依赖于母亲的体温、食物和身体的代谢物,在这个阶段,经历过隔离处理的幼体,在之后的生活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