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出发点主要有两点:研究建筑单元构成建筑群的模式,研究这种构成模式如何影响村落形态。首先,我国以往对民居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单体的分析和村落整体形态一般性描述和概括两极,而对村落演变发展的研究较少,对村落生长研究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描述和推断水平上。本文则以西递实例为基础,较详细的分析从建筑单体到村落整体的生成组织模式,希望能从中探索到村落生长的某些基本规律。然后,选定西递村为例研究。西递村是皖南地区现存的最有名的古村落之一,以往对西递村的研究成果颇丰,有很好的研究基础。但是当我们需要把村落中每一点每一处的房屋生长过程弄清楚的时候,却发现,原来有无数相当陌生的情形,我们不可能完成一张描绘村落历史演变的图纸,仅仅能从村落现状存在的形态中分析、提炼出某些“模式”。借助这些模式,分析某些村落发展演变的规律。村落由一栋栋建筑构成,村落的生成也是一种社会性建筑行为,研究建筑的组合构成,符合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与村落生长演变的真实情况较为接近,因此从建筑到村落形态的研究,对研究村落生长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村落形态主要包括街坊、界面、结点和网络这几个构成要素,从“建筑”开始的研究也就主要围绕这四个主要构成要素展开。分为从建筑单元到建筑群――街坊形态研究。从建筑到村落界面――村落空间研究。从建筑到村落空间结点――村落空间结点形成研究。从建筑到村落线形网络――村落整体形态研究在建筑单元到建筑群的研究中,首先,根据已有西递村所有已测绘房屋的资料,统计分析得到西递村最基本建筑单元是一种三合院平面形式的单元,所有的民宅都由这种基本单元组合变化而成。然后,选择的六处实例,对建筑单元到建筑群的组合构成模式加以解析。并且,通过房屋剖面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简单的建筑单元的拼合仍然会产生复杂的流线和复杂的内部空间。最后,通过一系列实例的分析,总结出建筑单元到建筑群形成过程中的复杂与矛盾规律。在建筑到村落界面的研究中,首先,将村落的界面分为临溪界面、临街界面与村落边界三个主要部分,就建筑与界面的关系,分别比较研究。其次,在具体的讨论中,根据实地调查的情况,把建筑构成界面的模式,界面所包括的建筑模式等一系列资料加以归类分析。最后,归结出一些共同特点,作为西递村建筑沿界面生长的规律。在建筑到空间结点的研究中,主要以村口和村内广场等结点为例,分析了结点处空间与建筑的相互依存关系;并总结了所有村落当中道路交叉口的模式,以及由建筑形体相互的关系与这种交叉口形成的原因。在建筑到村落线性网络的研究中,总结了前文的建筑组织规律,研究这种规律是如何联系“建筑”与“村落”的,即建筑如何逐渐拼合、扩展为村落整体的,讨论了微观的建筑组织规律与宏观的村落网络形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