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悬浮填料与小球藻处理煤热解废水效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dinfo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必须把煤碳作为支柱性能源。随着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以煤热解技术为先导的煤炭综合清洁高效利用方式在现阶段愈受重视。煤热解工艺具有耗水量大、废水排量大、废水水质复杂及废水处理回收利用困难等特点。国家也对煤化工行业提出了废水“零排放”的高要求,故对煤热解废水有效的处理和利用是煤化工行业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介绍了煤热解废水的水质特点与处理技术现状,针对实际工程生物增浓池单元,选择将聚氨酯悬浮填料(PU)代替粉末活性炭(PAC)运用于煤热解废水生化处理单元,并将小球藻作为强化处理煤热解废水的共代谢碳源,探究小球藻对生物增浓池出水中剩余难降解有机物及总氮的进一步降解效能,研究悬浮填料与小球藻处理煤热解废水的可行性及经济性。在悬浮填料与活性炭处理煤热解废水效能对比小试试验中,投加填料稳定运行后,出水中空白组、活性炭组与悬浮填料组COD均低于200 mg/L。其中活性炭组处理效果较好,在第二阶段稳定后COD降解率为90%左右,而空白组与悬浮填料组处理效果较低一些,分别为82%与83%左右。总酚的去除效果与COD降解趋势一致。悬浮填料组出水中氨氮剩余量在85 mg/L左右,去除率为三组反应器中最高。反应后对污泥进行污泥浓度、EPS及高通量等分析,发现悬浮填料能明显增加混合液污泥浓度、物种丰度及物种数量,投加悬浮填料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生物增浓效果。在小球藻强化反硝化小试试验中,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当乙酸钠与葡萄糖分别投加165 mg/L(COD占比约76.9 mg/L)与110 mg/L(COD占比约116.93 mg/L)时,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96.1%与97.5%;当小球藻投加至150 mg/L(COD占比约151 mg/L)时,亚硝态氮去除率大于80%。投加至165 mg/L(COD占比166.3mg/L)时,亚硝态氮及总氮去除率能达到95%以上。乙酸钠、葡萄糖与小球藻均可作为煤热解废水中间环节反硝化强化脱氮的有机碳源。通过对各碳源的经济性分析,可知当以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投加时直接成本最低,其次是小球藻和乙酸钠。但综合处理效果来看,小球藻作为中间投加碳源时,具有处理效果较好、易于投加、直接成本及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实际工程现场调试中,现场生物增浓池进水COD在800~1000 mg/L之间。投加悬浮填料后,COD出水由开始的300 mg/L左右到逐渐降低稳定为150~200mg/L之间,COD去除率稳定至85%左右。现场生物增浓池进水氨氮在150~200mg/L之间。第一批填料投加后的15天左右,氨氮去除率为53%。随着体系稳定后,在曝气保证外廊道DO正常范围内时,增浓池内氨氮能够有效转化为硝态氮及亚硝态氮,且以亚硝态氮为主。现场生物增浓池实际产生废水添加小球藻验证试验时,小球藻组运行至25天左右时,总氮去除率开始逐渐提升。在运行至35天后,总氮去除率维持在90%左右,且总氮剩余量小于20 mg/L,说明小球藻对总氮的去除有较好的强化作用,小球藻可应用于煤热解废水反硝化脱氮实际工程。
其他文献
传统的渣油加氢脱硫工艺,因其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操作,并且消耗大量的氢气,而氧化脱硫工艺是在温和的环境下操作,是非常有前景的脱硫工艺,其中以分子氧(空气、氧气、臭氧)为氧化剂,具有来源方便、环境友好等优点。但是氧化脱硫工艺在柴油的深度脱硫中运用研究最多,至今很少有报道将氧化脱硫工艺运用到渣油的脱硫中。减压渣油的热转化是渣油的重要加工方式,砜类物质中的S=O=S键可在高温下从烃类物质上断裂以SO_
近年来,绿色高效、污染小的核能发电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的核电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核电站由于建筑功能特殊,工艺要求复杂,在建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难题。本文
蜗杆面齿轮传动由蜗杆面齿轮和蜗杆组成,蜗杆面齿轮又称为曲线齿面齿轮。本文以蜗杆面齿轮传动为研究对象,从阿基米德蜗杆的齿面方程出发,求解出了蜗杆面齿轮的理论模型,并对
由于风速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等特点,风机输出功率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将会影响电力系统频率的稳定。此外,依靠变流器的并网方式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惯量。在大规模风电并网场景
胀锁式对穿锚索沿空掘巷窄煤柱双向加固技术是一种针对沿空掘巷留设煤柱支护的新型技术。本文以济宁三号煤矿123下04工作面沿空掘巷留设煤柱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室
随着城市机动化的推进、女性就业率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女司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道路使用主体,备受关注,同时饱受诟病。媒体和社会大众对女性驾驶员的评价以负面为主,导致她们在
含弥散纳米颗粒复合介质涉及到能源材料、大气科学和军事等多个领域,研究其辐射特性在其应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复合介质中纳米颗粒对入射光的吸收、散射作用使得计算其辐射特性参数变得较为复杂,将复合介质等效为均匀介质是简化计算的方式之一,获取等效介质的辐射特性参数(如等效介电常数)是实现等效的前提。本文针对复合介质的等效辐射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利用Comsol构建S参数
在推动国产数控系统向高端化发展、提高加工效率与加工质量这一背景下,微线段形式的加工程序在面对复杂曲线曲面时,难以实现高速加工,且段间转折点数量多、易引起过切与欠切,
抗生素作为新兴污染物,在自然水体中广泛而持久的存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常用水处理技术并未针对抗生素进行去除,处理后的水质难以保证。同时实验室所用技术存在
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大规模并网会严重影响电能质量。储能技术的提出,有效地弥补了可再生能源在并网发电中的不足。储能变流器作为储能系统与电网之间交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