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各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由单线到多线开通并逐步成网,网络化运营使得运能和运量水平大幅度提升。然而,随着网络渐趋复杂、客流量日益增长及其时空分布的不均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浮现出运能供需不协调匹配、服务水平状态波动等问题,而整体运能加强和服务水平提升通常受限于某些车站或区间。精确识别这些关键车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B12007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各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由单线到多线开通并逐步成网,网络化运营使得运能和运量水平大幅度提升。然而,随着网络渐趋复杂、客流量日益增长及其时空分布的不均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浮现出运能供需不协调匹配、服务水平状态波动等问题,而整体运能加强和服务水平提升通常受限于某些车站或区间。精确识别这些关键车站和区间,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整体运输效能合理利用和提升的前提,有利于准确把握网络化运营态势下的新要求。本文旨在研究适应我国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特点,符合居民出行需求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供需分析、网络瓶颈识别、瓶颈消解等理论和方法。首先,分析网络结构、能力、客流三要素,引出网络瓶颈的界定。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分成“物理结构网”、“能力供给网”和“客流需求网”三层进行描述和分析,基于Space L法构建网络模型;依次对网络结构形态、网络系统运能和网络客流特征进行分析与相应的测算;综合考虑网络的结构特性、能力特性、客流特性和服务特性,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瓶颈进行定义、分类、成因和特性分析,主要包括静态瓶颈、动态能力瓶颈和动态服务瓶颈,为识别明确目标,奠定基础。以网络结构重要度高而能力配置程度较低的静态瓶颈为对象,提出基于复杂网络的瓶颈识别方法。在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性,分析无权和有权网络特征指标的基础上,选取了度、介数、接近中心度、网络效率、最大连通子图等作为结构特性指标,区间输送能力、车站集散能力、单位能力强度、单位能力介数、能力衔接差异度等作为能力特性指标,并区分正相关的效益型指标和负相关的成本型指标,建立了网络静态瓶颈节点和边的识别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算法,对车站和区间按贴近构成静态瓶颈的程度进行了综合排序和识别。以加载客流需求条件下运能供需不匹配的动态能力瓶颈为对象,提出基于客流分配的瓶颈识别方法。首先进行网络动态客流分配:构建包含行车路段、进出站路段和换乘路段的服务网络,充分考虑乘客路径选择影响因素建立基于流量和容量的出行阻抗函数,构建基于Logit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随机用户均衡客流分配模型,并用连续平均法(MSA)求解得出服务网络中各路段的流量;然后,基于路段能力负荷率,提出了能力瓶颈车站和区间的识别方法;进而,借鉴级联失效效应分析瓶颈形成和传播机理,通过瓶颈路段扩能、客流重分配试验,以瓶颈路段数量和网络总阻抗为指标,衡量瓶颈路段容量提升对网络的改善程度,以此对能力瓶颈中关键瓶颈进行甄别。以服务水平状态较低且制约网络整体服务水平提升的动态服务瓶颈为对象,提出了基于渗流理论的瓶颈识别方法。将道路交通瓶颈识别中应用较成熟的渗流理论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对渗流过程、渗流属性等进行了阐述和说明;基于列车运行速度、满载率、准点率、发车间隔建立了服务瓶颈区间识别综合指标,基于站内走行速度、候车时间、能力负荷率、安全度建立了服务瓶颈车站识别综合指标,同时将其作为渗流参数;提出了基于键渗流的动态服务瓶颈区间识别方法和基于座渗流的动态服务瓶颈车站识别方法。三种方法相对独立,识别目标层层递进。以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线网运营情况下的成都地铁网络为实例,运用各方法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最后,从网络结构、运营组织和客流需求三个方面对瓶颈消解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建议。网络结构方面,包括对线网规划和改善的合理考虑;运营组织方面,包括压缩行车间隔、调整运输组织方案和优化车站客流流线;客流需求方面,分析了客流调控、管控和引导等协调网络客流需求及其分布的手段。
其他文献
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地产业也已发展成为一股拉动地区经济的重要力量。虽然培养了一大批体系化的上下游产业,但是也带来了高地价、高房价、经济泡沫、金融风险等问题。因此,政府持续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以求给房地产市场“降温”。在此背景之下,各企业不断通过优化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成本管理也逐渐走向成熟化、体系化。但是纵观近年来对项目成本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施工企业、建
椭圆柱体结构群在于实际工程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同时,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易受流体荷载作用的影响。本文计划基于Fluent平台,采用大涡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低雷诺数下椭圆柱结构的流动问题,分析了单椭圆柱升阻力系数和斯托罗哈数随椭圆柱入流攻角、长短轴比值的变化规律,同时对串列椭圆柱的互扰效应随间距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可为椭圆柱绕流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回顾了钝体绕流
纯铁、不锈钢、轴承钢等典型的铁基材料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纯铁由于具有磁导性好、纯净度高、冷热加工性能好等特性,在国防、航天、科研中有重要的用途;由于不锈钢具有耐腐蚀的特性,已广泛用于医疗设备、家具、工业设备等领域;而轴承钢以其高硬度、耐磨、抗疲劳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在轴承等基础零件的超精密制造中。近年来,关于铁基材料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研究逐渐增多,然而对其微观材料去除机理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乘客的出行变得更为便捷,其出行时间极大程度地缩短。然而,受黏着极限与气动阻力的影响,传统轮轨式列车最高运营速度一般限制在350 km/h左右。2015年,日本超导电动悬浮列车实现时速603 km载人运行,证明了超导电动悬浮系统高速运行的可行性。此外,真空管道+超导电动悬浮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可进一步减小气动阻力的制约,有望实现高速、超高速的运行目标。因此,本文将以超导电动悬浮系统+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交通量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设置更宽桥面的桥梁才能满足通行需求。实际桥梁工程中通常会采取平行双幅主梁桥梁的结构形式来满足需求。大量研究表明:当桥面间距较小时,两幅主梁之间会有一定程度的气动干扰,会增大桥梁的涡激共振响应。本文以主跨328m的跨江斜拉桥为背景,结合风洞试验手段开展了双幅桥主梁涡激共振性能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回顾了大跨度桥梁和桥梁抗风研究尤其是涡激振动的研
环境感知技术是无人驾驶系统的重要环节,感知技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直接影响无人车的安全行驶。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一种主动式传感器,能够直接获取环境的三维信息为无人驾驶提供丰富的数据。相比于相机,激光雷达不易受到外界光照的影响;相比于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测距更加精准、分辨率更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的主动防撞领域。但是激光雷达也存在点云数据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也是矿业大国。从多年实践来看,矿产资源开发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对生态系统影响和破坏最为突出的类型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浪费引起的。矿产资源开发必须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原则,尤其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探索多种治理模式和修复机制,按照保证安全、恢复生态、兼顾景观三个层次的要求,降低成本,不搞“盆景”,因此进行露天矿山
基于移动式货架机器人(Rack-Moving Mobile Robot,RMMR)系统优势,应用RMMR系统是解决“如何提高仓储系统的运作效率”和“如何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快速增长的仓储需求”两大问题的新思路。RMMR系统通过机器人搬运可移动式货架完成拣选、补货作业过程,非常适合应用于产品种类繁多、需求波动大的电子商务配送中心。本文以分类存储策略下RMMR系统中的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针对机器人的单次
扎格罗斯山脉由亚欧板块和阿拉伯板块长期以来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强烈的板块活动造成该区域地震活动频繁。2017年11月12日,伊朗边境的萨波尔扎哈布镇发生了Mw7.3地震,这次地震为本世纪以来在扎格罗斯山脉发生的烈度最高的地震,其影响范围大、震后效应显著,利用大地测量手段监测伊朗地震的震后形变,可以为震后形变机制的模拟与反演提供约束,对研究该区域的震后变形机理和地球动力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时序
永磁电机牵引传动系统因其高功率密度、高效率、低噪音等优点逐渐成为下一代城轨交通的发展方向与研究焦点。在高性能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需要准确的速度与位置反馈,通常,这一工作由与电机转轴连接的位置传感器获得。然而位置传感器的存在增加系统成本,降低可靠性,并且在恶劣环境下性能易受到影响。基于此,利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取代传统位置传感器,提高系统可靠性和节省成本,已成为传动控制领域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