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国外有研究发现,分布在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在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TAMs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以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2, MMP-2)表达、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间的关系,主要探讨TAMs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探TAMs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表达的联系。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2003年至2007年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标本67例,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CD68、MMP-2、CD34、ER和P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其中CD68和CD34分别为TAMs和MVD的标记物。将肿瘤组织分为肿瘤内和肿瘤边缘两个区域,分别统计各标记物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应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秩和检验、χ2检验和相关性分析,以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α定为0.05。结果1、TAMs散在、灶性或成片的分布在肿瘤内和肿瘤边缘。分别有65例(97.0%)的肿瘤内和61例(91.0%)的肿瘤边缘分布有TAMs,肿瘤内TAMs的数量多于边缘TAMs的数量,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内TAMs和边缘TAMs的数量在肌层浸润深度≥1/2者均较肌层浸润深度<1/2或无浸润者多(P=0.035,P=0.025);边缘TAMs的数量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多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P=0.001)。2、MMP-2阳性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肿瘤细胞胞浆中。肿瘤内MMP-2阳性率为49.3%(33/67),边缘MMP-2阳性率为58.2%(39/67),边缘MMP-2阳性率高于肿瘤内MMP-2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年龄较大、FIGO分期较高、以及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者的肿瘤内MMP-2的阳性率较高(P=0.012,P<0.001,P<0.001);病理分级较高、肌层浸润深度≥1/2者的边缘MMP-2的阳性率较高(P=0.007,P=0.041)。肿瘤边缘,TAMs数量在MMP-2阳性者多于MMP-2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3、CD34阳性细胞分布在肿瘤间质的任何区域,肿瘤内MVD值与边缘MV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肌层浸润深度≥1/2者的肿瘤内MVD值较高(P=0.048);病理分级较低、肌层浸润深度≥1/2者的边缘MVD值较高(P=0.031,P=0.014)。肿瘤内TAMs的数量与MVD值呈正相关(P=0.003)。4、无论是肿瘤内或肿瘤边缘,ER阳性和ER阴性者的TAMs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R阳性和PR阴性者的TAMs数量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子宫内膜样腺癌肌层浸润深度≥1/2、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者,TAMs的数量较多。TAMs可能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影响子宫内膜样腺癌侵袭转移的过程。2、肿瘤细胞尤其是边缘肿瘤细胞MMP-2表达增强,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侵袭力增强有关。肿瘤边缘,TAMs在MMP-2阳性者的数量较多,TAMs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了肿瘤细胞表达MMP-2的水平。3、TAMs可能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包括促血管生成因子,参与调节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血管生成。4、本研究尚未发现子宫内膜样腺癌TAMs数量与ER、PR表达间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