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ght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辩证属心血瘀阻证)前后,血浆NO、ET、SOD、TXB2、P-选择素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估“活血化瘀法”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以辨证属心血瘀阻证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压等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汤剂,2组疗程均为14天,治疗前后观察NO、ET、SOD、TXB2、P-选择素等内皮指标和中医症候的变化。结果:1.血浆NO、ET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NO水平升高、ET水平下降,且治疗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O、ET水平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血浆SOD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SOD水平均有所升高: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 对照组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SO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3.血浆TXB2、P-selectin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TXB2、P-selectin水平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 对照组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TXB2、P-selectin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均<0.001)。4..中医证候: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显效率2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群;并通过下调ET水平,同时上调NO水平,维持NO、ET的动态平衡;增加SOD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降低TXB2、P-selectin水平,减低血小板活化,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管内皮功能部分恢复。由此推断活血化瘀法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采用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方法,观察了补脾益气方药治疗前、后的脾虚哮喘大鼠模型气道黏液高分泌、AQP5表达等变化,旨在探讨补脾益气方药对脾虚哮喘气道黏液高
目的: 观察运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慢性臀中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观察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在香港伍捷进、良方等中医诊所完成。30例香港地区慢性臀中肌损
一、目的:  阐明去卵巢大鼠与FAK/Src/p130Cas系统及下游信号关键因子的关系,从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调节的角度揭示青娥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二、方法:
1病例介绍患者男,25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疼痛,无明显肿块,休息后可缓解;肿胀、疼痛逐渐加重1个月,于2010年9月入院。检查:左小腿下段后外侧可扪及一质硬肿块,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