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连接中国“三北”的北部边疆地区,有4261公里的边境线,19个对外开放口岸,是国家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是我国与蒙古国和俄罗斯区域经济合作的门户,更是拓展我国与中亚国家经济联系的重要陆路通道。进入21世纪,内蒙古自治区抓住对外开放加速的历史机遇,迅速崛起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新高地,但是对外开放仍然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短板。201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8万亿元,增长7.8%,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19万亿元,增长15.7%。而进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只有145.53亿美元和39.77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不到5%。开放程度与其它地区差距仍很大,因此内蒙古自治区需要立足当前对外经贸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对外开放的效应,把握未来发展形势,进一步扩大开放,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抓住内蒙古被国家纳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内蒙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俄蒙经济走廊”中的重要作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出贡献,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基于此,本文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探讨作为沿边省份、少数民族地区的内蒙古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国际经济合作、口岸建设等对外经济活动,分别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选取对外开放中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国际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几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实证检验评估内蒙古对外开放的效应;探讨内蒙古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面临的环境和机遇,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俄蒙经济走廊,深化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