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2016年市场经济地位的获得,反补贴正逐渐成为美国对华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在低碳经济时代,美国对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启动了反补贴调查,使反补贴这一主要的贸易救济手段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本文以美国对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反补贴案为例,以影响分析作为核心内容,另就原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文章为中国以出口为主导,产品的原材料和最终消费品市场在原诉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反补贴分析提供参考借鉴。本文在经济效应的分析框架下,从理论的角度,就美对华太阳能光伏电池发起反补贴进行影响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对华的反补贴手段对中美两国的总体福利水平都产生了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为确定对福利水平影响的方向,运用具体数据并结合贸易效应的原理,从直观的角度,就该案例进一步进行影响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美国采取的反补贴措施对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并未产生致命冲击,福利总水平没有太大的波动;但是对美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晶体硅供应商和下游光伏安装企业却造成消极影响,减损了他们的福利水平,甚至对美国光伏制造企业也未能起到保护作用。为了将反补贴与中美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量化和深入,本文在理论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验证,得出的结论与统计分析一致:美国的反补贴手段降低了自身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上企业的总体福利水平。本文认为美国对这一关系是预知的,因此为了减少对自身的伤害,只是征收了微量的反补贴税率,可见美国的反补贴行动有着更为深层的政治和经济目的。基于影响分析,本文进一步探讨美国反补贴的原因。中国的原因包括:中国产品遭遇反补贴调查前大量出口美国;中国的可诉性补贴为美国反补贴制造借口。美国方面的原因包括:大选压力、霸权主义、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引发“羊群效应”打击中国。最后本文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规范补贴行为、加强与美国政府的交流与项目合作;行业应建立有序的行业协会、建立行业预警机制、组织企业应对反补贴。企业应主动调整出口战略、开发核心技术,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提高自身应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