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突变株的筛选和基因克隆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gu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杉醇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作用机制独特的天然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市场供应受制于原料来源和制备技术两方面的制约,使得药价昂贵。而真菌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紫杉醇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将产生巨大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验室从废纸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腐生真菌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NK-17,经过TLC、HPLC、MS、NMR分析证实此菌的发酵产物中确实含有紫杉醇,产量为400μg/L,但仍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所需,所以需要对菌株进行改造以构建高产菌株。   为了探究NK-17中紫杉醇的代谢途径,本文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转化的方法建立了NK-17的基因组随机突变库。首先将携带构巢曲霉色氨酸合成基因(TRPC)的启动子的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基因(HPH)的二元载体,用CaCl2法转化根癌农杆菌LBA4404,然后将此重组根癌农杆菌与NK17的孢子在24℃下共培养48 h,以潮霉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而获得大量转化子。   本文将单孢分离纯化后的NK-17转化子的发酵产物经过TLC法初步鉴定、HPLC定性定量检测及MS分析,筛选得到4株发酵产物不含紫杉醇的转化子,分别命名为TX-27、TX-79、TX-95、TX-158。Southern blot结果显示TX-79、TX-95均为T-DNA单拷贝随机插入,TX-27为双拷贝随机插入,TX-158为三拷贝随机插入。以TX-79为研究对象,利用反向PCR技术获得其基因组中T-DNA的侧翼序列。将测序后的序列递交NCBI进行序列比对后发现此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BS 513.88参与次级代谢物的合成,运输,分解的蛋白咪唑酮丙酸酶序列相似性最高,说明该基因很可能是调控紫杉醇合成的关键基因。
其他文献
水库的拦洪、蓄洪能力是抗洪救灾工作中领导决策的一项重要依据,因此快速而准确地监测库容量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规水利资料搜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水利水电工作的需要,
挖入式港池在我国分布较广泛,但一般都存在一程度的淤积。淤积的主要原因是回流淤积。回流淤积与回流的流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挖入式港池的流场分布,对研究其淤积情况有
本文阐述了跨学科研究现状,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内容可以发现均包括四个主要方面:跨学科研究的必然性;跨学科研究的现状;跨学科研究成果的评价;跨学科研究的应用。另外,国外学者还对
  为了不断满足生产需求,从井下装载至地表卸载的不同工艺阶段对提升机控制系统进行了多项优化。结果表明,该类措施的实行在确保提升机运行安全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